回應三: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天 嬰

  一個人信主以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從此以後就光芒四射。一定要經過“生命的對付”,屬血氣的生命經過修理才可以結出屬靈的果子。

  讀完李靈採訪滕牧師的文章,不禁回想起四年前的一個深夜,探訪回來,獨自駕車行駛在多倫多最繁忙的401高速公路上,突然,一道刺眼的燈光從反光鏡射來,眼前一片慘白,差一點兒失控撞在隔離樁上。原來,後面的人嫌我車開得慢,再定睛一看,才發現是一輛出租車,立刻氣不打一處來,“想開快,換線”,我故意放慢速度以示抗議,沒想到出租車司機也不示弱,偏不換線,硬是跟在我後面拼命按喇叭,用更強的燈刺我,我心想“小姊也不是好惹的”,再放慢到四十,慢到二十,到最後索性停下來,出租車司機衝下車來,破口大罵,我哪嚥得下那氣,他怎麼罵我,我也怎麼回敬他,401立刻出現交通堵塞,最後,出租車司機終於敗在東方女子手下,憤恨離去。這件事一直無法從我的腦海中消失。它使我不敢看自己,我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那就是我,我難道不知道聖經的教訓嗎?我無法接受那事竟發生在我探訪回家的路上,一個人怎麼可以前一分鐘還在講耶穌,後一分鐘就重釘耶穌十字架!每當我想到,如果我敲門到那位出租車司機的家,要講耶穌給他聽,他一定會斬釘截鐵地說:就沖你,我不要信耶穌時,我的心比碎了還難受。為甚麼我總是不成器,我到底怎麼了?

  一個人信主以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從此以後就光芒四射。一定要經過“生命的對付”,屬血氣的生命經過修理才可以結出屬靈的果子。生命的對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東西會攔阻我們,使我們徘徊不前,以致我們的生命長期停留在“知道”的階段。這些障礙可以是一些內在的因素,譬如: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神學觀,認識論及方法論;也可以是外在的一些因素,這其中包括:文化的,傳統的,社會的,宗教儀式的,生長環境的,生活經歷的,等等。基于篇幅及筆者個人的有限,無法在此全面詳述這個長期以來困擾教會和信徒個人的難題,但實在覺得對“生命成長”問題的關注是一項非常有意義及有價值的事工,我也願意就個人的經歷及觀察的体會對李寧弟兄的訪談有一些回應。

  一個基督徒要結果子,一定要與主的生命連接,因為只有屬神的生命才可以結出聖靈的果子,屬肉体屬情欲的生命沒有“結果子”的屬性。所以,我們首先要立志“將身体獻上當作活祭”,這是我們每一個跟隨主的人應有的心志。我實在覺得這是對我們在“中庸”文化裡長大的人的一個挑戰。我們以為我們“平信徒”只要信就好了,參加團契活動,教會有一些事奉就好,“獻上”就不必了。“獻上”是牧師及傳導人的事兒,是決志全時間奉獻的人的事兒,我們差不多就行了。我不明白“平信徒”這個詞出自何處,為甚麼我們一接受主,就馬上把自己歸到“平信徒”的行列,好像我們這樣才比較安全,比較合体統,我在想“平信徒”是不是part time基督徒的代名詞,讓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過自己想要過的日子。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個全人奉獻給主的人,我們既是屬神的,就是全人屬神,我們的心思意念都要屬神,不可以“人在曹營心在漢”。一個跟隨主的人不獻上自己,就無法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

  在我們的文化中沒有永恆的概念,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缺乏終極關懷的理念,我們看重現在 ,注重既得利益。在我信主很長的一段時間,潛移默化地,在與主的交通中,一直停留在和主討價還價的層面,無法將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放在神永遠的計劃中去思想,從沒有問過,我要作的這個決定,我求的這件事在永恆裡有沒有價值,從沒有問過神,“主阿,在你永遠的計劃裡,你對我的心意是甚麼?”總是為地上的,今生的,一些等米下鍋的問題求,久而久之,神就成為我每一天“捎帶”的事兒,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為不讀經不禱告的“正當”理由,任何一個不如意都可以讓我懷疑神。其實,一個沒有永恆的信仰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沒有未來確據的信心無法理解“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我過去一直認為,人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甚至覺得,“我要變了就不是我了”,“上帝造我就是這樣兒”,“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慢慢地,神讓我看到,這是我不可以成長的一個癥結所在。神造我們確實有不同的個性,但神更把祂順服、溫柔、聖潔、節制的品質藉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大能賜給了每一個相信祂的人,信主以後,我們的個性在,甚至脾氣在,但我們不再被我們的個性掌控,我們的脾氣要讓位於聖靈的管理,所以,我們要自律,要操練節制,當我們的肉体向我們說“你不可以改變”的時候,我們要學習說“是的,我不可以,但我願意聖靈掌管我,讓我可以,讓我願意”。自律不是戒律 ,而是一種信心的表現,是因著信,願意讓聖靈掌權,讓我們對自己的意念說“不”。沒有自律,沒有節制,無法建立以神為中心的人生。

  有首詩講到一個故事:上帝敲一個人的門為祂的兒子找住處。門開了,那個人說:“我這兒的租金便宜”。上帝說:“我不要租,我要買”。那人說“我不太想賣,不過,你可以進來看一看,我也許會給你一兩個房間”。上帝看了看說:“很好,我就先要這兩間,以後,你也許會給我多一些房間。”那人說:“這不太可能,我也需要我的空間”。上帝說:“我知道,但我可以等,我只想讓你知道,我所看到的,我都喜歡”。那人停了一會兒說:“也許,我可以再給你一間,其實我一個人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上帝說“謝謝你,我就要這一間,我所看到的,我都喜歡”。那人又說:“說心裡話,我真想把整個房子給你,只是我不敢……”。上帝看著他說:“那就好好想一想,我不會趕你出去的,只是你的房子要成為我的房子,我和我的兒子要住在這裡,你會比以前有更大的空間”。那人說:“我不明白你所講的”。上帝說:“我知道你不明白,除非你把整棟房子給我”。那人說:“這要冒很大的風險”。上帝說:“是很冒險,但你也可以試試我。”那人說:“我不知道,讓我想想再告訴你”。上帝說:“好,我可以等待,我所看到的,我都喜歡”。我經常會想這個故事,也愛和人分享這個故事。因上帝說:“我所看到的,我都喜歡”。□

  作者來自西安市,現住加拿大多倫多市。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