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看出

          黨正茂

  他說製作了這批兵俑的工匠有的來自宮廷,有的來自民間,他是根據每個兵俑的製造風格分辨出來的。

  五十年代我在中國大陸一所大學裡學習物理,大學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到一所工科大學擔任物理課的教學。物理是純屬自然科學範疇的學科,我就在這個自然科學的海洋裡尋覓探索了幾十年。尋覓得愈廣、探索得愈深,愈使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尋覓得愈遠、探索得愈多,愈使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下面是我的兩點体會:

  一. 宇宙的運動,証明上帝是創造者

  當我們注目於宇宙時,就會看到它的廣闊無垠。天上的眾星多得無法數算,而每個星球各有自己的運行軌道,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眾星雖多,卻不互相撞擊;眾星雖雜,卻雜而不亂。是誰在空中安排它們的位置?是誰劃定它們的“路線”呢?數千年來,人類為了研究、為了認識這些奇妙的天体,發現發明了許多的定律與數學公式,但這些定律與公式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星体(引力定律就是一例)。在這裡顯示出人類智慧的有限,顯示出科學的有限,也顯示出這些數不清的星体結構絕不是千篇一律!這些都說明在這個宇宙中有一位主宰者,他不僅創造了一切,他又管理了這一切。

  我們說,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萬物”多是所謂的“物質”。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物質並不是一個整体,而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組成,並稱這些微粒為“分子”。人們曾認為分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而且認為這是終極發現。誰知,不久又探知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組成。電子繞核的運動,猶如地球繞太陽運動一樣。就像科學家把人人都看得見的宏觀宇宙,習慣性地稱之為大宇宙一樣,又他們把這個微觀世界裡的原子結構稱為“小宇宙”。科學家認為小宇宙是揭示物質結構(也就是萬物)的奧秘,換句話說,小宇宙研究清楚了,萬物的結構也就清楚了。

  當人類歷史的進程跨入到廿世紀五十年代時,人們把目光對準了堅硬的原子核。科學家遂驚奇地發現核也不是一個統一整体,而是由比它更小更小的粒子組成。這時,科學家又認為對物質的認識到了終極,就把發現的粒子稱為“基本”粒子。到了廿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高能加速器不斷地從核中轟擊出新的更小的粒子,科學家們才發現他們又一次錯了,就把基本粒子的“基本”一詞刪去了。由此可見,關於小宇宙和大宇宙的科學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在改變,不斷在更新。科學研究還發現,原子核帶正電荷,按照其電荷同性相斥原理,核中的這些粒子會因各自所帶正電荷而相互排斥以致原子核崩裂。但事實恰恰相反,在這種排斥作用下,原子核不僅不崩裂,反而固若金湯。試問,怎麼在這個小小宇宙裡也有違反科學定律的事件發生呢?是誰給予這些微小粒子以巨大的力量,使之牢固地凝聚在一起?這個巨大的力又是怎樣產生的呢?科學能回答嗎?科學能改變嗎?

  幾年前,我在校圖書館看到一篇文章,它介紹中國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發現。作者說製作了這批兵俑的工匠有的來自宮廷,有的來自民間,他是根據每個兵俑的製造風格分辨出來的。不僅如此,他還根據每個匠人獨特技藝所顯示的不同,列出宮廷與民間工匠的數字來。作者甚至說,我們遠遠望去,一眼就能分辨出兵俑是不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根據這一淺顯的道理(即從創造風格來認識),讓我們來認識宇宙萬物的創造。“大宇宙”中的眾多星体雖然結構特性各異,但卻有一共同規律,那就是“運動”。我們知道,地球繞著太陽運動,太陽繞著銀河系運動,銀河系繞著河外星系運動,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宇宙中所有的銀河系都圍繞一個中心在運動!那麼,是誰掌管這個中心?

  我們再來看“小宇宙”。科學發現,它(小宇宙)也不是處於靜態的。組成核的三百多種粒子(這是迄今為止的發現。據理論推算估計,原子核內有七百多種粒子)都在不停的運動中。小宇宙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個性雖異,但它們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運動”。可見大小宇宙雖“天各一方”,但它們的創造風格卻呈現出完全的相同。那麼創造大小宇宙的這位“工匠”是誰,不就不言自明了嗎?聖經告訴我們:“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1:1)又說:“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創》2:1, 2)

  人類對大小宇宙探索研究了數千年所發現的科學定律和發明的數學公式,依然不能完整地表達它、適用它,難怪前人對“科學”一詞這樣定義:“科學是對自然現象的合理解釋。”由此可知,科學不能創造自然界,更不是萬能的!而是從古到今,科學都在嘗試解釋上帝所創造的,而且我們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仍是未知的多於已知的。聖經裡說:“舌頭在百体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雅各書》3:5)。每當科學有新的發現時,有人就想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最後自己卻因妄下定論成為後人的笑柄。所以我們說,科學存在於上帝創造的自然界之後,自然界則存在於科學探秘以先。這個次序是永遠不能顛倒的!

  二. 神的一日,還是人的一日?

  上帝創造宇宙萬物迄今到底有多久,這是神學家與科學家一直爭論的問題。我們從聖經《創世記》第一章,上帝在創造宇宙萬物時的敘述中不難發現,這是上帝自己在對人類講述他創造宇宙萬物時的全過程。聖經裡所說的“頭一日”、“第二日”……應該是上帝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講的一日,而不是指人的一日,況且人是在第六日才被上帝造出,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既然宇宙萬物是上帝創造的,上帝統管著整個宇宙,上帝不可能是坐在地球上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在地球之外、他自己的“居所”來創造宇宙萬物的。由此可見,《創世記》第一章的“頭一日……第二日……”均係上帝自己的一日,絕非人的一日,或是地球自轉一周的廿四小時。

  現在的問題是,上帝的一日與人的一日相差多久?可以肯定地說,這只有無所不知的上帝知道,有限智慧的人又受時空限制,是無法知道的。但是創造人類的上帝,他是那麼愛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他總會向我們透露一點信息,啟示一二的。

  先看啟示之一,在新約聖經《彼得後書》3章8節裡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在舊約聖經《詩篇》90篇裡說:“在你(指上帝)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上帝在這裡提醒人們,注意他的一日與我們的一日是有差別的。再看其二,上帝對科學家的啟示。廿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這個以色列人,即猶太人,乃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的選民。上帝賜他特殊的智慧,使他構思出相對論的時空觀來,在他的理論裡,時間、空間都會隨著運動的速度變化而變化。

  舉例來說,就是把時鐘和長棒放進以接近光速運動的火箭裡,相對於我們的地球飛行,結果火箭內的時鐘要比地球上的時鐘慢,火箭內的長棒要比地球上的長棒短。具体相差數值他有一組公式可以計算出來。為了建立這個理論,他作了兩個假設,其一就是光速不變原理。

  由於他的構思奇特、“怪誕”,他的理論於1905年發表後,受到當時全世界一批著名科學家的反對,更不被世人所接受。隨著科學的發展,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到了廿世紀五十年代高能加速器的出現,可以將粒子加速到與光速相比時,他的全部理論才舉世公認。正是由於有了這組時空關係式,我們才可以對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開始作一推估。上帝創造宇宙萬物時所在“居所”的運動速度我們不知道,而人類居住的地球的運動速度我們是知道的。如果我們能知道當時上帝所在“居所”的運動速度,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速度值代入時空關係式裡求得結果。假如當時上帝“居所”的運動速度相對於地球為光的速度,按時空關係式計算所得結果是無窮大,也就是說,上帝的一天可能是人類千年、萬年,甚或千億年、萬億年……這樣一來,有人說地球年齡有四億多年或五億多年也好,人類化石有三十萬年甚或三百萬年也好,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年代與聖經記載都沒有矛盾。因為人不清楚上帝“居所”當時的運動速度是多大。上帝通過聖經向人類啟示他的存在,通過科學啟示世人認識他所創造的奇妙。

  常聽有人說他相信“科學”,不相信聖經。我們知道科學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在改變,就如今人嘲笑古人怎會有“地心說”這種怪論一樣。而聖經永不改變!科學發展到今日,人類尚且不能完全認識宇宙萬物的奧秘,足以說明人類智慧的有限、科學的有限,而創造人類的上帝,其智慧和能力都是無限的!請你仔細思考,到底是相信上帝,還是相信科學所謂的“現代”?哪個更可信、更可靠?這一抉擇對於你的一生非常重要。□

  作者在中國某大學教授教物理四十年。現在教會傳道。

  編註:有關地球的年齡問題,本刊歷年來有多篇文章討論,歡迎上網查閱:www.oc.org。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