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得沒有遺憾

          文/逸 嵐

  “爸爸,我今天終于將你抱在我的懷中,但抱著的卻是您的骨灰……爸爸你為什麼不給我機會?……”

  三更半夜的電話

  “大姊……”

  聽到電話裡妹妹的聲音,正想罵她怎麼三更半夜打電話來,只聽到她哽著:“舅舅死了。”

  “什麼?!”

  “前天早上,他從他的貨櫃屋出來,騎著摩托車倒退下坡。大慨是路滑,他又有一隻腳是義肢,車控制不住,結果摔到山溝裡。嚴重的內傷,當天下午五點就去世了。表弟、表妹都沒趕上見最後的一面。”

  “阿媽還好嗎?”

  舅舅是媽媽的四哥,在台灣唯一的娘家人。近一年來因舅舅政治言語偏激而淡于來往——不知道她可承受得了?

  “她己經到台南舅舅家去了……”

  舅舅苦澀的一生

  躺在床上,黑暗中追索著往事。想起小時候舅舅用腳踏車接送我上幼稚園。媽媽在醫院生妹妹時,是他來照顧我,陪我玩。想起他拿著蒼蠅拍猛追我,說我身上有隻大蒼蠅,不禁莞爾……再想想他苦澀的人生,又不由得悲從中來。舅舅的一生正如聖經《詩篇》90篇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外公有個與眾不同的想法:女兒終必嫁人,若受教育不但可以匹配到好的夫家,有了一技之長,將來也比較不會受苦。至于兒子,不唸書將來還可靠力氣賺錢維生。所以,舅舅小的時候不愛唸書,外公亦不勉強。舅舅便停學在家中幫忙農事。年輕時中日戰爭爆發,他響應抗戰“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加入青年軍。

  接著,他隨軍隊來到台灣。由于沒有學歷,只能在政府機構的汽車廠做修車技工。好不容易娶了妻子,舅媽卻因糖尿,終年病痛纏身。舅媽雖然勤儉持家,盡一切所能,但痼疾一直是家中壓力。真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舅舅、舅媽對我們外甥很好,對自己的孩子卻常常大呼小叫的。父母子女感情很不好,亦影響了表弟、表妹的學習及成長。

  舅媽去世後,我人在美國,不是很清楚舅舅生活起居情況。只知道他退休後,人變得越來越憤世嫉俗,不願與女兒女婿同住,也不肯接受兒子的奉養。堅持賣了房子,住進一個貨櫃車箱改裝的房屋,卻向人埋怨兒女不孝。他騎摩托車出了車禍,失去了半條腿。裝上義肢後,還騎著摩托車到處跑,就是不肯聽勸。

  對我,他始終是一個疼愛我的好舅舅;對表弟、表妹卻是一個不知如何相處的父親。表弟從一個人人搖頭的小太保,變成勤奮向上、事業有成的青年,仍得不到舅舅的肯定和贊賞。這給表弟帶來很多痛苦和無奈。舅舅意外去世時,他還人在印尼——

  無法償還的親情

  第二天一早我便打電話回台灣。媽媽說:“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下星期舉行葬禮。我還好,表妹也還好,畢竟她住在台南,多多少少就近照顧過舅舅。你表弟最傷心了。我陪他去太平間,他哭得好傷心,說:‘爸爸,我今天終于將你抱在我的懷中,但抱著的卻是您的骨灰……爸爸你為什麼不給我機會?’唉,他實在是個好兒子,你舅舅太固執了……”

  對我這個基督徒而言,死亡不可怕。但是在混亂、爭執的親情中,別離卻是殘忍的。“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待。”人常用這句話提醒做兒女的要孝順。舅舅的猝然離開,卻讓我這個為人母的領悟到:要給兒女“養”的機會。就像舅舅,若他死後有知,聽到兒女如此的心,將會如何的悔恨。

  上帝定下的人倫

  我深信上帝讓兒女有一顆單純願報三春暉的心。因為這是他定的人倫。是在沒有任何強求的情況下,除了夫妻之愛以外最美的人際關係。有人說英文中就沒有孝順這個詞,聖經裡Honor不完全等同于“孝順”。可是我非常喜歡Honor這個詞。孝順有君臣的味道,有上下的關係。在這情況下,“下”被要求沒有自己,沒有主權,只有服從。生下好像只為“光耀門楣”。說穿了,這“門楣”不就是“父母”嘛。兒女活著就得忙著為父母臉上貼金。

  但是Honor,卻意味著父母子女之間一種相對的關係。父母在關愛、管教中,尊重孩子是一個有尊嚴、獨特的人。基于這種親情培養,子女由衷地承認、肯定父母所做、所是,打從心底對父母產生一種尊敬和仰慕。這不是傳統所謂的孝順。這種,兒女心中發出的對一份特別的愛的回饋,使雙方的心都得到鼓勵和安慰。

  欣賞孩子的示愛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你的兒女並非你的,

  ……

  他們經你而出卻非自你而來,

  與你同在卻不屬你。

   ──紀伯倫

  孩子雖然經我們而出,但不屬我們。他們有孝順的心,並不一定知道怎麼孝順,需要我們幫助。若我們真愛兒女,當他們自小學著示愛的時候,即使不怎麼合我們的心意,也當讓他們享受孝順的喜樂,滿足他們想要照顧父母的心。

  為人父母的腦子裡太多的“應該”,會淹沒了幼嫩的愛。求神讓我們“看見”孩子們孝順的心,學著体會兒女的情。當他們試著討我們歡心的時候,父母要表達心中的快樂,讓孩子知道,父母已明白他們的愛並欣然接受,使他們孝敬父母有路可尋。聖經十誡說:當孝敬父母,使你在世的年歲得以長壽。(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我們那麼愛自己的孩子,當然要在這一點上幫助他們呀!

  不領情的父母

  可惜有的父母“養兒就為防老”,一味自私,強調孝順就要“順”父母的喜好。有的父母又自尊心過強,非常盡心地為兒女付出,卻強調絕不靠孩子,一點也不肯接受孩子的回報。這又走到另一極端,剝奪了兒女為人子的福氣、喜樂和滿足。

  例如有一個女兒,雖然愛她的母親,卻沒法與她相處。後來發現原來母親因為成長過程中,常受人欺負捉弄,以致養成一種高傲好強,保護自己的個性。沒想到令她引以為傲的性情,卻使她成為一個不會領情的母親,讓雙方都難過。當然,女兒發現這個原因後,開始學習接納母親。

  “Shine”是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故事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鋼琴演奏家,卻因父親的嚴厲無情傷害,以及冷酷的拒絕,而瘋掉。更可惜的是因著父親的咒詛,這個兒子一輩子生活在懲罰中,直到他遇到一位真誠愛他的人。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要謹慎小心,不要成為兒女心中的痛,我們謙卑認識自己,個性中有任何可能傷害孩子的,求神幫助去除。否則再好的兒女、再溫暖的家,也會被自己的愚昧給拆毀了。

  享受兒女的回饋

  我的母親就懂得這個藝術,她自然地接受兒女的討好,快樂地享受孩子們的贈與,毫不矯情,常讓我有“做對了”的喜樂!有一回她來美國玩,我和妹妹忙著帶她逛街。走了許久,她說我們拿著大包小包的不好走,乾脆她找個地方坐下幫我們看東西,叫我們姊妹倆輕鬆去逛。我問她是不是累了?她若無其事地說:“大概是上次車禍膝蓋受傷沒有全好,路走多了不太順。”我心中好感動,她勉強自己來成全我們的心意,卻也不隱瞞她的不適,讓我們在回饋上沒有什麼遺憾。

  要走得沒有遺憾

  和諧溫馨的親情使“分離”容易些,因為雙方心中都沒有怨恨、懊悔和害怕。這不僅是指死亡,也泛指著每次的分開——大至出國或結婚,小到出門買菜、甚至睡覺,都不要在懷怒不和中分開。真是沒有人知道分開後一定會再見面,也沒有人知道是否還有恩典可以復合。記得唸書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同學遲了兩堂課才來,還氣急敗壞地說,她一早和爸爸為了一件事大吵了一架,最後實在氣不過摔了門出來。到了第四堂課,教務處來通知,說她父親心臟病發作,去世了……

  珍惜相處的時間,至少自己做到心中愛的管道是通的。即使有任何不幸的事發生,也不會留下遺憾給後人,或是帶著悔恨活著。這才是真正的“走得沒有遺憾”!□

  作者來自台灣,現住密西根州。


Home Page Contents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