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的故事(上)

  
            陈庆真  
  

旧约圣经中的亚伯拉罕,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均尊他为先祖。犹太人更以“我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来巩固他们与神的关系,进而肯定民族的安全感。一年半前《时代周刊》更以亚伯拉罕为封面,标题为:“他能带来三大宗教的合一,而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吗?"这样一位万邦瞩目,众望所归的领袖,究竟是近代圣经评论家口中的神话人物,抑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且看考古学家近百年来的新发现。

一、迦勒底的吾珥

亚伯拉罕到底生长在哪个时代?圣经没有明文记载,但若由历史可考的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的年代(965 BC)倒算回去(《列王纪上》6:1),加上各族长存活的年岁(《创世记》12:4;21:5;25:26;47:9),亚伯拉罕应生于2166 BC左右的吾珥城,按考古时序是在青铜时期中期(2300-1500 BC)。

由这时期阿卡族及苏美族泥版记载,“迦勒底的吾珥"在公元前廿世纪已是一个富丽,忙碌又拜多神的都城。吾珥与外界有频繁商业上的来往,城内有正式的学校教育。据泥版上的记载,他们学童的数学程度高到已有开平方、立方根及行列式的运算。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为了家庭企业的扩展,将全家族由吾珥迁到哈兰。这时新的贸易路线已经开发。“哈兰"两字的意义就是“十字路口"。它是东南伊拉克及西南埃及北上贸易路的交点站。这些现今仍为重要的交通干道,也就是圣经中所指的“王道"(《民数记》20:17)。

显然地,亚伯拉罕并未被环境的多神信仰所污染。当耶和华神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本着他对真神的信心,亚伯拉罕毫无犹疑地带着家人财产,连根拔起地迁往迦南地。

二、迦南人曾入埃及吗?

和其他游牧商队一样,亚伯拉罕的牛羊财产虽多,仍然得“靠天吃饭"。当饥荒来到,迦南地人只得往富庶的埃及邻国讨生活。圣经评论家认为既然埃及的官方史料未曾有以色列人进出埃及的记录,因而对圣经的可靠性采取怀疑的态度。我们相信这该是廿世纪以前的想法。百年来考古的新发现,证实在亚伯拉罕时代,埃及和迦南之间关口开放,民间来往比比皆是。我们在这里先举两个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埃及人西努希(Sinuhe)入迦南的故事。这个记载在考古资料中一再出现,可说是当代的“畅销小说"。埃及的学童藉此类故事以了解邻近的迦南地。就如我们学童藉着“文成公主"和番的故事,了解当时的西藏吐鲁番的民情习俗。故事是这样的:(注1)

大约在青铜时期,有一年轻埃及地方官西努希,因牵涉到某法老的谋杀事件,亡命逃往迦南地。一路上饥寒交迫,历经艰辛地连闯数关,最后被迦南北山区一位名叫阿米以希(Ammi - enshi)的族长收留下来。这位族长不仅善待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西努希在迦南地居留下来,生儿育女,放牧牛羊。时而协助岳父抵御强盗无赖的入侵,以维护家业的安全。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接到埃及宫中来的特赦信,并邀请他回国。怀着“落叶归根"的心,惜别妻儿牛羊,只身回到埃及。由纯朴的迦南游牧生活,回到金壁辉煌的埃及宫殿,受到贵宾式的款待。于是脱下一身沙漠的尘土,沐浴后抹上埃及的香油,换上细麻袍,躺在雕花床上,西努希感慨地说:“我终于挥别了迦南的尘土生活!"故事结局和我国民间故事“陈世美不认妻"多么相似!

从西努希的故事我们除了体会当时富强的埃及人对迦南游牧人的看法,也发现西努希所形容的迦南民俗与创世纪所述的族长生活极为应和。例如:

西努希岳父的名字阿米以希是亚摩利人名(Amorite),可见当时亚摩利人已占领北迦南地。

亚努希娶了亚摩利人为妻,可见当时异族通婚己很普遍,以扫不也娶了外邦女子吗?

西努希形容迦南地有丰富的葡萄与无花果,橄榄油和蜜。人们住在帐篷里,四周是牛羊群。这不就是圣经所述的迦南景象吗?

与埃及迥异,迦南为族长制,长子名份极为宝贵,西努希回埃及前依俗将家业交给长子。

在协助岳父捍卫家园时西努希所用的武器如矛、盾、标枪、斧头、短剑等,与后来考古学家在“四王战五王"(《创世记》14章)战役地所挖掘出来的相似。

第二个例子是一幅迦南人入境埃及的壁画文件。(注2)英国考古学家纽伯里(P.E. Newberry)于1890年在埃及孟菲斯和底比斯之间,也就是开罗以南两百哩的贝尼哈桑(Beni - Hasan)发掘了一个巨大的古墓,古墓属于一个名叫赫拉姆霍普(Khnum - Hotpe)的贵族。古墓墙上所绘多为死者生前的事迹,其中就有一幅迦南人入境埃及的记录,时约公元前1900年。

原来赫拉姆霍普生前的职位,相当现在的海关关员,身操控制外国人入境的大权。画内人物明显地分两种肤色与服装。皮肤稍黑的是埃及官员,较浅的是入境的外国人。其中一位官员的手执卷轴上,以象形文字解释着:“这些外族人是沙漠居民的闪族人,他们领袖名叫亚比筛(Abishai)。"这位领袖带着他部落的36名男女儿童要入境埃及。亚比筛带给赫拉姆霍普的礼物是送给他妻子的几只昂贵睫毛颜料。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护照"与“签证",忠实的绘画就是入境的“拍照"记录。画中亚比筛弯着腰打躬作揖,用右手向海关官员行礼,左手的绳子牵着一只羊,羊的两角之间系着一条弯曲的树枝,代表牧羊人的棍杖。绘画者以此代表入境者的职业与身份。牧羊人衣着与埃及人截然不同,鲜艳色调的男女装使人联想起约瑟的“彩衣"。我们相信靠着入境者行贿所赠的礼物,足以使海关官员的财富渐由平民成为贵族!

在饥荒的时候,埃及是迦南人唯一可栖身之处所。当迦南的土地久旱乾涸,法老的土地总有水油油的绿草。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亚伯拉罕和雅各的子孙们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埃及的吗?尽管评论家以质疑眼光看待圣经,埃及古墓中的石头却说话了!(《路加福音》19:40)

三、“沥青坑"上的战役

由埃及回来的亚伯拉罕和侄儿罗得,比以前更为富有,以至要择地分家。小辈的罗得也不懂得“敬老尊贤",大拉拉地选择了约旦河的滋润平原。亚伯拉罕老神在在,不仅毫不介意,且在四王对五王的混战中,带着他三百一十八人的精壮部队,以特异的战略,勇救了罗得。

《创世记》十四章所记四王与五王的战役,引起历史家间的争议。关键在于这九王到底是谁,也在于亚伯拉罕何以需要私人部队。圣经考古学者克勤(K. A. Kitchen)对这些质疑提供他专家性的看法:(注3)

首先,九个王的名字均重覆出现在公元前十八世纪的马里(Mari Tablet)及十五世纪的努及(Nuzi Tablet)中。尽管年代久远,人事变迁,仍能由文字的蛛丝马迹中寻得证据。而且,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一带,也就是当年的战场,发现人口密度自公元前廿世纪骤减,至公元前十三世纪才渐恢复的证据,这可能与战争的破坏有关连。再者,这种多王连横战役,在2000-1750BC间,米苏不达平原的政治结构中屡见不鲜。据马里泥版的记载,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就有十王打十三王及十五王联盟攻打廿王的战役。

亚伯拉罕的丰富“动产"要常在米苏不达平原上迁移,无论由吾珥经哈兰,由哈兰往南地,一路上有土匪强盗打劫,必须要有精练壮丁随行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马里泥版记载在2000BC的吾珥,政府官员曾对当时大户商队的私人部队作过检阅调查,据报告部队人数40至600不等。如此看来,亚伯拉罕318人的部队仅属中型而已。

马里泥版大大小小共两万块,对族长时期的民情有详细的记载,俾使我们对当时的风俗的了解,超过对中世纪的英国。例如圣经记述迦南人祭拜的丰产女神亚斯他录 (Ashtoreths)神庙,也在1933年冬天被挖掘出来。以斯他录及她三位号称长生不老的守护神雕像,全身所镶的琳琅贝壳,在阳光照耀之下闪闪发光。就是这些“眼目情欲"的偶像,将以色列人带入亡国的噩运!

马里泥版也提到雅各支派之一的便雅悯人。马里住的是亚摩利人,有一块泥版的档案记载一个名叫班南的沙漠警官向上级报告便雅悯人(Benjamites)在村庄纵火闹事。可见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已有了便雅悯支派。而便雅悯人爱闹事的习性到了士师时代似乎更加变本加厉了。(《士师记》19章)□

注:

1. 1.M. Lichtheim, 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1222-35, 1973.

2. A. T. Hoerth, Archaeology and the Old Testament, Baker Books,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16, pp. 92-95, 2001.

3. K. A. Kitchen, Ancient Orient and Old Testament, Trinity Press, Newburgh, IN 47629, pp. 43-44, 1966.

作者作者曾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的特约同工,负责欧洲事工。□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