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期英
宽恕是将你可以伤害对方的权利,屈服在神的主权下。
最近读到前富勒心理学院院长艾奇柏 哈特所写的一本书《达到快乐的十五个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宽恕"。哈特博士根据他切身的经历以及多年协谈的经验,发现一个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永远不可能快乐。 祖母有恨 哈特生长在南非,一个以采金矿为主的小镇。镇中遍布着由矿石堆成的小山,孩子们在此跳上跳下。每到星期天,大家都到一间小小的卫理公会教堂上主日学。由于平日玩惯了,很难在课堂中安静下来。 当时主日学老师有两位,都是年老的姊妹,一位是哈特母亲的好友,另一位被称为Auntie Jo(乔婶婶)的,则和哈特十分亲密,哈特甚至视她为第二个母亲。 Auntie Jo 是一位非常慈祥又有耐心、爱心的老师,她从不发脾气,不论孩子们多吵,她总是很有智慧地让孩子们静下来,因此深受大家爱戴。哈特从四岁上主日学到青少年期信主,长时间受Auntie Jo 影响。 十七岁那年,哈特的祖母因胃癌过世时,他母亲告诉他一个令他大为吃惊的故事。原来哈特的曾祖父去世后,他祖母以为自己会得到他们家的传家之宝,后来她发现父亲在遗嘱中把传家之宝给了自己的小妹,便发誓绝不理这个小妹,也不准孩子们与这位小妹来往。 祖母终其余生没有再和小妹说过话。哈特发现Auntie Jo原来就是祖母的小妹,也就是他的亲姨婆。他的姨婆为了怕影响他和祖母的关系,从来没有告诉他这个秘密。 这件事令哈特十分震撼,他无法想像他所爱又尊敬的祖母,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为了传家之宝,竟然含恨终生,至死不肯原谅自己的亲妹妹。而后哈特专攻心理专业,多年心理辅导的经验,使他发现,祖母并不是唯一含恨终生的人。 他回顾起,祖母是一个很不快乐的人。她的不快乐与她心中长期含恨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受伤的记忆啃噬着她的心灵,以至在她眼中,大部分的人,全都是动机不纯、企图不正。愤恨,不仅影响了她的健康,也深深损害了她的精神。 谈何容易 若要从这种苦毒愤恨中释放出来,使心中满有喜乐平安,宽恕是关键。 宽恕这个概念,在世俗心理学中并不存在。在人类堕落的本性中,只有伺机报复,没有宽恕。有些人想用忘记来代替宽恕,真实的经验却告诉我们:没有宽恕在先,人是不可能忘记伤痛的。 而对我们信主的人而言,宽恕是主给我们的命令,主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35)然而对饱受创伤的人,宽恕谈何容易? 哈特记得在他二十多岁时,一位宣教士朋友在离开宣教工场前向一群黑人会众分享宽恕。他如何能劝服这群饱受白人欺压、遭受种种不公待遇的人,原谅带给他们世世代代伤痛的人呢? 那位宣教士要他们仔细地想像耶稣在十架上所受的苦楚:荆棘冠,钉痕的双手双脚,流血的肋旁,背负世人众罪连神也离弃……这些对一位从未犯过罪的神子公平吗?最后,那位宣教士为宽恕下了一个定义:宽恕是将你可以伤害对方的权利,屈服在神的主权下。 二个步骤 上述这个定义为“如何宽恕"提供了二个步骤: 第一、 你有权利感觉受到伤害,甚至想反击伤害你的人。许多时候我们用否定伤害来表示宽恕,但那是不正确的方式。伤害是很真实的感受。对此,哈特博士有五项建议: 1. 不要将愤怒转移它处。它属于哪里,就留它在那里。 2. 不要忽略受伤的感觉。它们不会自动消失。 3. 不要在此时尝试宽恕并采取和好的行动。那只会造成更多的创伤。 4. 不要藉着把痛苦和失望吞下去来忘记伤痛。宽恕应在忘记之先。 5. 不要刻意压抑伤痛。让自己经历全面最深的伤痛,因而知道宽恕是唯一的出路。 第二、 当你完全明白自己所受的伤害,并且明确知道自己有权如此感受时,将你的权利顺服在神的主权下,就像基督在十架上所做的。放弃!将已经举起的那报复的斧头放下,这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愤恨是人自然的反应,它能毒害并毁坏我们的心灵,它不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做决定。但是宽恕却是一个意志的行动,是一个靠着神的帮助所做的决定。 宽恕并不容易,但当我们愿意照着基督的榜样去行时,渐渐的,你会发现宽恕能创造奇迹,它至终会带来无法言说的平安以及发自心底的快乐。
一周操练 以下是哈特博士提供的课程设计,透过操练宽恕来达成快乐,以一周为单位: 周日 ─原谅自己。因为对自己的愤怒常会凌驾于其它愤怒之上,成为快乐的破坏者。 周一──想你现有家中的成员,原谅每一个曾经伤害你的人。 周二──想一想你家族中(包括已去世)的人,曾经对你的伤害,逐个原谅他们。 周三──原谅你的朋友和邻居,如果他们和你有什么过节。 周四──原谅你的同事、同学以及你所参与的团体中伤害过你的人。 周五──原谅你工作过的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有意或无意对你的伤害。 周六──感谢神在基督里赐给你宽恕他人的力量。承认你曾向 发怒,并求 赦免。 本文主要取材自Dr.Archibald D.Hart, 《15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Happiness》, Word Publishing House,1988.
──写自编者的案头 9月11日清晨,好友一通电话:“纽约世贸被炸,全美机场关闭,我去不成芝加哥了。" 惊恐中,打开电视,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扯动了我每一根神经。面对这块我们生活了二十一年与之忧乐与共的土地,心生不忍。想到那些遽失亲人的忧伤心灵,我能体会那种锥心刺骨的痛,因为不久前,我也刚失去了两位至爱的亲人;想到恐怖分子的残忍冷酷,一种自义的怒气油然而生…… 为了表达我们华人基督徒对“9.11"的关注,这期杂志,我们临时撤换了几篇早在8月底就已定稿的文章。而“宽恕",本期这个在一年多前就策划好的主题,在今日恰逢其时、别具意义。〈潍坊营中无恨愁〉、〈放下斧头〉、〈改变过去的力量〉、〈乘着恩典的翅膀〉、〈凉山不再冰凉〉、〈震动山河的政治家〉……在一遍遍含泪的校对中,我看见了神无限的慈爱和公义,也彷佛略略摸着卢云笔下忧伤、饶恕、宽宏,切切等候浪子归家,那位老父的心。 这些天,波动的情绪已经沉淀,心中一直吟唱的,乃是〈法兰西斯的祷文〉: 主啊,让我成为你和平的使者 在憎恨之处,播下爱心;在仇视之处,播下宽恕;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在黑暗之处,播下光明; 在失望之处,播下希望;在忧伤之处,播下喜乐。 使我,安慰别人,胜于寻求安慰; 了解别人,胜于寻求了解; 关爱别人,胜于寻求关爱。 因为,在向人付出时,我们才有所得着; 饶恕别人之际,我们才得蒙赦免; 藉着死,我们才得永生。 执笔此刻,战火的烽烟将起。亲爱的读者,愿这篇祷词,也成为你我的祷告,达到主面前。□ ──本刊责任编辑 期英于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