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薇
一 只是作个伴十年前,他和她说:独自走人生的路太孤单,让我们牵着手做个伴吧!于是,他们结合了。 前辈人总说:当年两条被子抱到一起就过日子,现在年轻人结婚,物质讲究太多。然而他们却没有婚礼也没有喜糖,连被子都没法抱到一起,依旧各回各的单身宿舍。每天黄昏林中散步,到深夜也收不住话题。工资放一起买饭菜票,食堂排队时一人买饭一人买菜,胡乱吃一气。周末的夜市、电影,以及各种名目的party忙个不停,最实惠的还是到学校大门对面的小酒馆聚聚。 日子就这样过着。对于在高校工作的他们来说,家同学生时代一样,是放假要回去的地方。一年的两个假期平分给“你家"和“我家",就是没有“我们家"。他们不把结婚和成家连在一起,看着那些结婚时为了置家产累死、离婚时又为了分家产吵死的人,他们心中倒是多了几分轻松得意。他们说:没有家,只有伴。 二 共撑一把伞有回朋友从外贸买来三顶帐篷,于是一帮人在操场上扎起营来。篝火边,撕破嗓子唱《一无所有》。夜深了,指着他们的帐篷,说:“进家吧!"又在地上写下各自给它的命名。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已经对“家"有了情怀与憧憬。 后来他们想“换换空气",于是南征北战了一年,到达北京。朋友们借间学生寝室,又送来生活用品。他们果真买煤油蓄存大白菜地过起家家来,可心中抹不去一种流浪的感觉。街上播放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他们突然觉得想要个家,却又说不清家的真正涵义。一个积雪很厚的日子,他们看见一对老人家在清华园附近的修鞋棚里,共享一缸热面条。这场景触动了他们,于是家有了定义:“让我们风雨中共撑一把伞吧!" 要一把伞,“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他们回到单位。结婚两年多,终于分到一个不到十四平方米的统子间。家人想祝贺他们“成家",他们却婉拒了所有的资助,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出一套他们称为“积木"的家具,以及各种摆饰 那只房屋造型的小饮料架是他们的主题:爱的小屋。然后在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白手起家话自立"的总结给自己。再后来,买了煤球炉加入过道的锅碗瓢杓交响队,她系上一条非常漂亮的围裙,“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地过起日子来。 三 失根的日子温馨的幸福和自豪,不知何时又被一种欲望追逐。他们想要一片更大的天,撑一把更大的伞。一年半后,相伴五年的他去了美国留学。在日记般的书信中,最让她感动的一句是,“过去认为父母在的地方是家,现在觉得有老婆的地方就是家"。半年后她也出国伴读,他们的小屋纹丝不动地留给了家人朋友。临行前对它的最后一眼,成了心中的底片。 初到美国的日子艰苦,却也充满憧憬。她到美国的第三天那个深夜,在机房蹲了一天的他,和到餐馆打完第一天工的她,疲惫地推着自行车,顺着铁路回住处。天下着小雨,两旁的树林与高尔夫球场显得漆黑狰狞。他们彼此说:“会有一把伞的,会记住今天的!"夜空中的笑声格外响,回到住处,卧室墙上贴满的枫叶,更金黄火红地点燃了一个梦。 后来她到了工厂流水线上,体会到西方生活的竞争与紧张,尝到付出与获得之间的的铁律。他则在校园周而复始地做功课忙实验,心底却存留着国内的惰性与逍遥。没有共同的体验,不再每天散步,也无暇将对方细读了。前途迷茫的焦虑,与后来必须自付学费的压力,使争吵成为他们最常使用的交流方式。两双手开始各自滑落,那把伞也从心头飘失。 几个月后,他们搬进绿茵环绕的学生住房。门前种着杏树,后院是花红树,还有郁金香和西红柿。他们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强烈的寄居感很快袭来,使得他们无心享受美丽的环境。必须不停清扫的花瓣与落叶,以及长得太快的草坪,都成为负担。室内除了必需品外显得空旷,从国内带来的四口大皮箱,醒目地标示着随时可能的动荡。长周末里,他们总喜欢到湖边野营,藉着帐篷与炊烟,暂时营造出一种家庭气氛。但短暂的悠闲终究还是消除不了无根无家的紧张与孤独。 四 久违的甜蜜为了学语言,她跟着一个美国教会读了一年多圣经。在那些笑不起来的日子里,读经有时也带给她片时的宁静和思考。难忘那个无助的早晨,她跪下来说:“上帝,如果您在,请帮助我们走过今天。我和他都会跟随您的。"神应许了。 不久,在电话里认识的一对老传道人,带他们走进了小城的基督教华人团契。听完第一天讲道“婚姻的十大基础",他俩相视一笑,久违了。从此,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们每周都去教会。尽管日子还在恶性循环中,但每次听道总能使他们喘一口气。 往后的一年中,他们经历了信仰的疑问、迷惑与争战,也经历了神的引导与祝福。最重要的,认识了神的大爱。他们一同受洗了。连婚礼也不要的他们视浸礼为神圣,也视为他们结合的明证。重生的甜蜜与喜乐中,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受洗前一天收到移民纸,那把伞的梦愈显得真实起来。他们见证:“从不要家到寻求家,今天才知道,有神才能建立真正美好的家。"他们认为神能帮助他们撑起梦中的伞。 五 经过流泪谷 几个月后他毕业了。藉着祷告,他们到了温哥华,也勾勒出心中的计画:再也不想读书的他,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想重温学生旧梦的她,也该歇下工作了。到温哥华的第二天,一场七十年未见的大雪把他们封在地下室。他每天冒雪出门,空手而归,没有专业对口的就业市场,学位反而成为找工作的障碍。与三路人马试过自己开公司,也都未善终。几个月下来,条条路堵死,唯有重返校园为他开绿灯。她还来不及选课,就不得不回老本行工作。上帝,这不是开玩笑吧? 他比同学大了十多岁,课程崭新,学习比以前更艰苦。她搬迁中胃出血,带着云南白药上班忙家务,身心的痛苦超过以往。他盼着尽快干成件大事,好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她渴望他的一双手来分担身上的重任,好肯定自己是被珍惜的。他看她性情越加暴躁,她觉得他越发不能信靠。他期待她的理解,她盼望他的爱护…… 在温哥华他们找到教会,也每周参加查经,但此刻神的话语成为指责对方的武器。那个周五的团契,她忍着疲惫与病痛同他参加,分享时忍不住诉说自己的重担和怨气。弟兄姊妹的安慰抚平不了她的痛苦,她在等待他的手。然而,“都是花你的钱!"为着几年来缴学费读书,他脱口说出自己心中最内疚的事。一句话将她打入深渊。十几年了,他竟不懂自己!她沉默了,目光中全是陌生。陌生的目光使他心悸。他们互相推开了距离,夫妻间的争吵至此由暴风雨变成死静。神啊,这就是你带我们来到这里所要给我们的吗? 无交流的日子像鬼火,太苦。那晚,一位来自台湾的姊妹打电话给她:“你怎么了?也许我不能体会,我只想问你,最近有个人灵修吗?"她没有,她说忙,她怕面对神。“我在电话里为你祷告吧!"对方近一个小时的祷告中,她跪在地上已成泪人。心中升起这样的意念:“孩子,你们要一起学功课!" 六 桌上的风景于是她开始每天读经祷告。同时,过去争吵时才求神的他,现在每晚更真切地祷告。他们又一同参加查经了。那阵子UBC查经主题谈婚姻,让他们真正认识神造男造女的特徵,与夫妻不同的职分。他读到:“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以弗所书》5:25)。她则读:“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以弗所书》5:22)。他是爱她的:他想干好大事来证明他的爱;她是顺从的:这么多年,为他已放弃了自己。但神说:“孩子,你们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做。当顺从我,当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神告诉他:“凡事上当忠心。`丈夫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以弗所书》5:28)"神对她说:“顺从不是改造。`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箴言》14:1)" 经文易读,行起来步履维艰。又一场冷战后,她把自己关起来,任凭泪流:“主啊,我愿顺服,但我真的养不起这个家、担不起这个担子了。我知道您在,可我需要人具体帮助我,让我离开这里吧!"神说:“孩子,这个家是我供养的,现在只是让你去领取而已。担子也是我担的。等一周吧,就一个星期!"她开门出来,他笑着迎上去,领她到餐桌前。桌上是三盘色彩搭配得很美的菜,还有大白馒头。“头次作馒头……"他还没讲完,她已放声哭了。主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主让他们从中都得到了。他们俯伏在主前,这才开始明白“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涵义。一年前,他们想藉神的力量建梦中的家。今天才交出自己,由神掌管,建一个属神的家。 神又藉各种方式让他们一步步放下自己,顺服神的。每当老我出现,神就严厉管教;每往前走一步,神就赐平安喜乐。 天天他祈祷:“主,教导我成为负责任、有爱心的人。让我在社会、教会、家庭都能凡事忠心。"她祈祷:“主,给我一颗顺服宽容的爱心。让我定睛于永恒,跟随你的脚踪行。"渐渐地,她看见他真正努力学业了,大事、小事、教会事、朋友事,他都记在本子里、放在心上,又主动承担了家务。他看见她渐渐平和,视打工为神给的功课;病痛靠着神,总在平安中度过。路还长,要打碎要建立的还很多,他们只求主带领,行在他的光中。 七 继续的故事他们知道了,神要赐给他们的家远远超过以往的梦想。两双手从未像现在这么,有确据可以握到永远。 他们知道了,家需要一把伞,但家不是一把伞。多少人为了挣得称为“家"的建筑物,不得不大半生离开“家" 好一个误区!回首来时路,他们感谢神,无论何时都有一把伞挡风遮雨。傻的是多少时候以为它不属于自己,就不知安然享受。现在才知道人人在世都是客旅,是寄居者,对所领受的懂得感恩享用,就真正拥有。 他们知道了,家由夫妻结合而构成,但结婚不一定就意味着真正有家。婚姻为神所设立,夫妻只有共同走到神的面前,才能在他的爱中真正合而为一,夫妻之爱也因着爱神而得以完全。 他们知道了,神赐给的不只是一把伞两双手,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共撑一把伞,如何紧握两双手。 太阳照进住屋,阳光下几株盆栽生机勃勃,风筝挂在窗前摇曳着。他在准备期末考,她在整理过去的记录。他们知道:有阳光,使植物生长的是神;有风,使风筝飞翔的是神;有爱,使他们成为丈夫妻子的是神。 他们家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对神说:这个家永远是您的!对人说:欢迎上我们家来!□ 作者来自四川,曾在美国奥勒岗州求学,现居加拿大温哥华。 本文由加拿大温哥华信友堂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