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和牛顿

  
            文/路瑶瑶 文  
  她看见餐馆里渐渐多起来的人和一碟碟热腾腾的菜。真的,她肚子饿了。可她不敢乱花一分钱,因为每一分,她都要攒着,攒着交她的学费。

  第一次国际旅行

  当这班波音747平稳地降落在波士顿的机场时,瑶瑶从机身窗口看去,灯火辉煌一片,心中感慨万分。此刻的她,就这样忽地远离了自己熟悉和热爱的故土亲人, 跟着身边的他,踏上美利坚的土地了,要重新开垦一片属于他们的土地。

  那个他,叫牛顿,他们是在大学期间认识的。那时候,瑶瑶常背了画夹去野外写生,他就悄悄地跟去,躲在一边静静地等。牛顿大学毕业后就跟着九十年代初出国留学的时代潮流,远渡重洋地去了美国留学。

  前几天才不远万里地从太平洋的那边,趁寒假的日子飞回来看她。忽地,她这就跟着这个刚成为新郎的他,飞越太平洋,去了地球那边的那个叫美国的土地。

  到了他们住的校内宿舍。牛顿早已约好了一群朋友来。他们烹饪了一桌丰盛的晚宴。大家见面,彼此认识,寒暄了一阵子,晚饭后,大家散去,就算是喝了喜酒。

  第二天,清晨,瑶瑶醒来时,已不知是几点钟,她拉开窗帘,向外望去,真的,天很蓝很蓝。牛顿领着瑶瑶参观了他的校园,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高大雄伟的巨柱和穹顶,每个柱子的顶端又采取“哥林多"式的雕刻作为修饰,雄伟而壮观。看着这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脚步急匆匆地穿梭在校园内,瑶瑶的内心充满了渴望,羡慕和崇敬。

  这一天,瑶瑶见识了银行的自动取款机,路边竖着的汽车停泊自动记时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饮用水龙头,乾净整洁的公厕,超市里各种不曾见过的蔬菜水果,等等。最让她大开眼界的,当然是图书馆里取代一箱箱检索卡片的全自动电脑检索系统。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她还认识了不少牛顿的老师同学,参观了牛顿的实验室。当然,这天,她练的最多的英文是“Nice to meet you"。

  第三天醒来,牛顿已不知去向。瑶瑶喊了几声“牛顿,牛顿?"没人应,这才看见桌上留的字条:“亲爱的,我去学校了,醒来后,自己热牛奶。"原来,牛顿已顾不得倒时差,迫不及待地又投入紧张繁忙的学业中了。瑶瑶就这样在家里睡懒觉,倒时差,为牛顿烹饪可口的饭菜,等他放学回来。

  第四天,瑶瑶步行到附近的一个家俱店去。她觉得他们缺少个床头柜,仅有的两把椅子也不配套。于是她决定步行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家俱店看看。真的,每样东西都好贵,而且还得再乘八,才等于当前的人民币值。想想,他们目前所有的生活费,就是牛顿那每月一千一百来美元的奖学金而已,去掉每月必付的六百五十美元的房租,以及水、电、电话、医疗保险、汽车保险,留给他们的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那崭新的床头柜,对当前的他们无疑是巨大的奢侈品。

  回家后,瑶瑶找了块漂亮的花布,罩在了包装电视机的纸盒子上,摆在床头,倒也不失床头柜的功能。再美美地摆上从国内带来的小闹钟。至于不配套的两把椅子么,在她看完了家具店以后,就再也没想法了,只要能用,倒也无妨。

  晚上牛顿回来,她第一句就问:“喂,你就没发现咱家多了点什么吗?"自然,最后是在牛顿的称赞声中结束了他们一天的对话。

  孤独在家的滋味

  瑶瑶每天的生活就这样在家里度过了。日复一日的,为牛顿烹饪可口的饭菜,等他放学回来。开始的几天,倒还可以。几个星期后,她觉得周围的一切是这样的孤寂。刚认识的几个中国人,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去了,孤伶伶地,留下她一个人在家里,背单词,又乾涩,又枯燥,看着那一本本TOEFL和GRE的书,她觉得前面的路好长好远。

  瑶瑶的心空荡荡的,怎么也静不来。这难道就是很多持有F-2签证(学生配偶签证)的人,常常说的,什么彷佛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完全失去了自我价值的那种滋味吗?她心里乱极了,真不明白,新婚的自己,就这样辞去在大陆的工作,以配偶陪读的身份,随着新婚的他来到这个异国他乡,就真的要这样陪他读书,却从此失去了自己吗?

  当然不能,无论如何,自己也该算是个知识份子,大学毕业后,在市设计院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定要先过语言关,准备入学考试,申请学校。可是这么多的复习资料该从何下手,又到什么时候才能读完,才能开始申请学校,才能……?今后的路该从何起步呢?

  刚刚开始的婚姻生活,她要适应,要从家里的娇娇女变成贤妻;刚刚踏上的这块异国的土地,所有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她要适应,试着要从每天的电视新闻中开始锻炼听力……。她开始觉得每天的生活枯燥又艰苦。

  她摊开纸笔,给父母亲人们写到:“此刻的我,是如此地想念同说中国话的亲人们!……"

  最节省的搬家法

  瑶瑶和牛顿决定搬到校外去住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将要搬到学校附近的一所三室一厅的老房子里去,和同校的另外两个单身学生共同分租。这样他们的月租就一下子由每月的六百五十美元减缩到三百美元。房子虽然老点,面积也小些,可是还不算离学校太远,步行二十分钟就可以到牛顿的实验室,而且地址是在校车经过的地方。晚上或天冷的时候,他们可以乘坐半小时一班的校车。

  搬家的时候,他们舍不得租U-Hual, 那种美国人专用来搬家用的箱形卡车。两人辛辛苦苦的,好不容易,才把那张双人床垫搬上了他们那辆小Nissan车的车顶,并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捆住。他们也不得不把书桌拆开,成一片一片的板状,装进车里。瑶瑶小心地收藏起每颗连接的螺钉,准备重新组装。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趟,他们才把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都搬过来。累了一天,两人都筋疲力竭。

  看着那正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在埋头组装书桌的牛顿,瑶瑶心里一暖,心中有一种生命的温馨流过。她递了杯水过去给牛顿,柔声说,“歇会儿吧。"

  不一会儿,胜利完成任务的牛顿大声宣布说,“大功告成了!你的值万贯的破家!嘿,快过来试试吧。" 正在厨房整理锅碗瓢勺的瑶瑶,迫不及待地过来,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真棒, 英雄。"看着家里基本一切就序,两人欣慰地微笑着,紧紧拥抱。此刻的他们,彷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伴侣,他们拥有恩爱的小家庭,拥有同甘共苦的配偶,拥有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在这套小房子里,瑶瑶和牛顿必须与另外两户共用一间厨房,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冰箱,一个电炉,甚至一间狭小的厕所。好在大家的时刻表并不十分冲突,也还彼此体谅。只是他们住的这间卧室又小又热,放下一张双人床,和他们仅有的书桌, 就真的只剩下落脚的地方了。可是,瑶瑶和牛顿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他们对他们的新家可以说是满意极了,因为的确为他们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洋插队"的感觉

  同时,瑶瑶也开始努力打工攒学费。在一个飘着飞雨和冷风的日子,瑶瑶在Boston近郊,沿着那条叫Brookline的街道上,一家挨着一家的中餐馆问过去,又一次接着一次地被拒绝。她有些沮丧。天,转眼就黑下来了。有客人陆陆续续地走进这条繁华街道上的餐馆。走了一下午,她肚子真的有些饿了。藉着餐馆内柔和的灯光, 她看见餐馆里渐渐多起来的人和一碟碟热腾腾的菜。真的,她肚子饿了。可她不敢乱花一分钱,因为每一分,她都要攒着,攒着交她的学费。

  她心里知道,对于他们这群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不可能依靠父母的经济供给,也不可能享受美国政府的教育贷款。她必须拼命读书争取奖学金或者必须省下每一分钱去支付那笔昂贵的学费。 片刻,只是片刻,她的脑海里闪过黑白电影《三毛》中,那个小流浪汉三毛在大上海繁华街道上某家餐馆橱窗外流连的片段。但她没有自卑自怜,一点儿也没有。她只深深吸了口气,因为,她有她的梦。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瑶瑶真的收到一个餐馆来的电话,说让她明天开始来做Waitress,就是那种餐馆服务员。第二天,瑶瑶兴冲冲地去了那家中餐馆。从此,开始了她的中餐馆打工生涯。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这种从早上十点半做到晚上十点半的体力活,不适应这种别人吃饭的时候自己饿着肚子,要等到下午三点吃午餐、晚上十点吃晚餐。 不适应这种“洋插队"时要放下从前的自尊骄傲打粗工的心态。不过,每天晚上拿回家的那几十美元,是对她一天辛劳的最大报酬和安慰,每一分她都小心地存进了她自己的Tuition Fund 小小教育基金中。

  她深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她这样做也不单单为了钱。记得在一次聚会中,有人说来美国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大钱,因为就算在餐馆里打工的月薪,都几乎可以和大陆公务员的年薪相比。当然,更多的人说,是为了到科技最发达的地方,进世界最知名的学府,拿个响当当的洋学位。   她则给他们说了小学课本里那个坐的故事,她觉得她和牛顿的梦,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做那个自以为是,却只不过是坐井观天的小青蛙。虽然读书学习正是她当前一个最具体的目标,但她也深知道她和牛顿此刻的窘迫不会是长久的。她相信终有一天她会走出这个困境,她也坚信只要有合理的计划和不断的努力,就必定会实现她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她也正满怀信心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在辛劳和期待中度过。夏天,终于到了,正如盼望地如期所至。

  罗德岛上野游记

  六月的一天,梦寐以求地,瑶瑶终于收到了Boston某大学电脑系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天,瑶瑶出门的时候,脚下的路似乎走得更坚定,她知道她这就要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同学,有自己的功课,这就好比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她将要踏上一条自己的路,将要走出家门,走出失去独立的那种感受。她在心里又一次告诉自己说,要有信心又坚持不懈地努力。

  接着来的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节,在朋友茵茵的一再邀请下,瑶瑶和牛顿和茵茵等一群朋友一起去罗德岛游玩。茵茵同样来自中国大陆,正在攻读哈佛大学生物专业的博士学位。瑶瑶对她既佩服又好奇。佩服的是,她聪明智慧又有女强人的魄力, 除了功课出类拔萃而且待人接物特别温柔热情,真可谓是德才兼备。

  最让瑶瑶好奇的是,她堂堂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怎么就被“和平演变"了,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还对圣经这本书爱不释手。瑶瑶始终相信一切的成功,要靠自己努力再努力。她对茵茵总是挂在嘴边的感谢上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茵茵的成功靠的不也是她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吗?哪有上帝什么功劳?

  总之,瑶瑶对茵茵虽是既佩服又好奇,但对茵茵长期强烈推荐的“Bible Study(查经小组)"的活动, 既丝毫不感兴趣,也根本不愿浪费自己的时间。

  不过通过罗德岛野游活动,倒是认识了一群基督徒朋友,使得瑶瑶和牛顿改变了多年来对基督徒反感的看法。他们曾经以为基督徒,多半会是感情脆弱,意志颓废,凡事推给上帝的一群自卑族。可是今天他们认识的这群基督徒,看起来人人都很积极进取,又热情善良,并不懦弱自卑。

  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纷纷表示,正是因为认识基督成为基督徒以后,他们的生命有了新的改变,对自己也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不再那么骄傲自大,凡事只以自己为中心,做事仍然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又不再那么患得患失的,成败都交在上帝的手中,心里也反而更加平安和喜乐。

  这一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基督和基督徒多年来的看法,未免有些偏颇。他们对这群基督徒的生命怎样得到更新和改变,对他们所极力推崇的圣经这本书似乎都有些好奇起来。这一天他们在海边吹海风,钓螃蟹,看焰火,欢声和着笑语,又随海风吹得好远好远。

  生命就如此脆弱?

  就在瑶瑶迫不及待地等着秋天,等着开学的时候,不幸却如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她的生活。这天深夜,就在她拖着筋疲力竭的身子从餐馆回家的路上,一辆超载的大卡车从她身边呼啸地驶过时……朦朦胧胧中当她醒来时, 她已安安静静地躺在医院急救室的病床上,身边有焦急万分的牛顿。她好想跟他们说话打招呼,可这才发现自己浑身无力,除了右手和脖子,哪儿也动弹不得。鼻子里插了管子,胳膊上有吊针,头顶上有个显示屏,每分每秒地监视着心跳和脉搏。她忽地心里一紧,天哪,自己这是怎么了?

  此刻的瑶瑶,虽然浑身动弹不得,思绪却排江倒海似的,上下翻腾开来。真的吗?真的就这样一动也不能动了吗?几天前还在海滩嬉戏的她,难道生命就如此脆弱?难道崇高的硕士梦就要与她无缘了吗?难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吗?难道她的目标计划努力全部要成为泡影了吗?

  第二天醒来时,她觉得好多了。发现牛顿正坐在自己的床边,趴着睡着了。她想试着挪动身子,可动不了。而他一下子就醒来了,紧紧地抓住她的手, 彷佛抓住自己的命根子。她这才知道原来她的腹腔有局部内出血,医院后来采取了一些急救。本来计划在午夜动手术的。后来因为她对通过吊针输入的那种有止血功能的试剂,反应非常好,腹腔内出血已受到良好的控制。医生们决定采取保守疗法,不动手术。当然,这三天内她都随时有生命危险,仍然需要留在Intensive Care Unit加护病房观察。而他也在她床边守了整整一天一夜了。

  瑶瑶发现自己的双腿被两个大套子罩着,每分钟都不停地压缩又输张开来。牛顿告诉她,医生说因为她不能动,整天躺在床上,腿部血液回圈会受到影响,必须用这种人工装置帮助血液回圈。瑶瑶好想和牛顿说句话,可她不能,因为她喉咙有管子。她摇动右手,牛顿立刻拿来了纸笔。此时此地,身处异国孤伶伶相依为命的他们,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的眼睛,好像是守着全世界上最最珍贵的瑰宝。

  再也不敢用“拼命"

  茵茵,还有他教会的洋牧师和师母的来访,无疑给病床上的瑶瑶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他们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给牛顿定时地送饭送菜,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他们为自己忙进忙出,瑶瑶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温暖和友情是不分种族,年龄和国籍的。她的内心彷佛有无限的暖流轻轻流淌过,温暖着她的整个身心,带给她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三天的危险期艰难地过去了,瑶瑶虽然仍然动弹不得,但口中的管子被拔掉了,也不再有生命危险,并被转入了普通病房。每天,茵茵和教会中的人轮流给牛顿送饭。茵茵所在的查经班中,也有几个瑶瑶并不认识的姊妹,来为仍然卧床的瑶瑶轻声唱美丽的赞美诗。等两个星期后瑶瑶出院,茵茵他们就又换着花样地给她做各种可口的粥、汤。

  为了免去爸爸妈妈不必要的担心,瑶瑶没有把这次的事故告诉他们,一个字也没有提。还按照惯例,在星期六的晚上,给他们挂了个电话,报了平安。

  在这次的事故中,瑶瑶再一次地感受到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历了生和死之后,对生命、亲情、友情都倍加珍惜起来,生命也彷佛有了更深的份量。她反覆问自己说,我这一生到底要追寻什么?难道是不惜生命和身体的一纸毕业证书吗?茵茵劝自己时说得多好啊:“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同时,瑶瑶更被这群基督徒带来的真诚无私的爱和关怀所深深感动。她觉得基督徒的大家庭里真的是满有爱和恩典,充满了真、善、和美。她对他们的信仰不禁有了新一步的认识。此刻,她真实地感到这个信仰的背后,确确实实有着一种强烈的、可以改变人生命的力量。同时,她也觉得茵茵的话一点没错,凡事真的得感谢上帝,光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经历了这次事故后的牛顿,也更加珍惜瑶瑶,更加珍惜起除了实验室、图书馆和公共机房以外的生命的其它部分。他再也不敢用“拼命"这两个字。当命都拼掉了时,那成功、学历、名誉、金钱,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段时间里,牛顿回家的时间似乎不自觉地提早了很多。晚饭后,两人就一起散步,聊天,交流一天的心得。

  也正是从这次事故以后,瑶瑶和牛顿开始参加茵茵他们每周一次的查经活动。

  两大节日暖融融

  转眼感恩节来了。瑶瑶和牛顿知道,这是美国最大的传统性节日之一。当年第一批移民来到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们在艰难的环境里开垦种植终获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祝福与保守,感谢上帝赐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摆设了丰盛的筵席,大大庆祝。留传下来,便成了今天的感恩节。

  这一天,牛顿和瑶瑶一起去了学校专门为外国学生学者们举办的晚宴。在学习着西餐桌上必须从外往里地用刀叉的同时, 瑶瑶也学习到了感恩节的来历,并不由得感恩起来。她感谢上帝让他们认识茵茵,又藉着茵茵带给他们从天上而来的爱和温暖,让他们看到人生命的脆弱和渺小,让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而来的是圣诞节,在圣诞节的前夜,瑶瑶和牛顿一起参加了查经班的活动。Boston的冬天,六点钟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到处都灯火通明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隔着窗户看过去,家家户户都暖融融的。这使他们越发想念起家乡的亲人和热闹的年夜饭来。到了教会,倒是一片热热闹闹的。看到瑶瑶和牛顿来,茵茵兴奋地迎上去,嘘寒问暖。新朋友、老朋友们,相互打着招呼,一种在大家庭中的温暖,让瑶瑶感到十分的亲切。

  他们找了个靠边的位子坐下。很快晚会开始了。有小品,有合唱,还有牧师的短讲。一片欢声笑语的,和着歌曲“There's a free gift……" 牧师在台上一遍遍地问道:“你要不要?There's a free gift(免费的礼物),你要不要?"瑶瑶的思绪随着歌声飘落,飘到故乡,飘到美国,飘回她曾经住过的加护病房,还有病房里茵茵他们带来的美丽的圣诗,和那句“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泪水模糊了视线。

  回来的路上,都没有说话,谁也不愿打破那美好的平静。瑶瑶的心却出奇的平安。她知道他们已经把这个free gift带回家了,她也相信这个“免费的礼物",也就是上帝的爱,上帝的爱子耶稣基督,会改变他们的生命……□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现住北加州,曾从事电脑软件工作,现在是家庭主妇。□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