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感文学

──廿一世纪中国新文化

          刘帝杰

  文学是文化的表达,当科技文化进入电脑时代,网际网络伸展到亿万人的生活之中,文学在新的世纪中将是怎样的风貌呢?

  作者的推断是,网络交感文学。

  全新表达方式

  中国文化久远,国人乐于拥抱往昔辉煌文学成就,若开拓新的文学容易被斥为数典忘祖。当中国人进入廿一世纪,随着电脑高科技,对人们的生活及思维的影响,崭新的文学表现形态,亦正在衍生。

  中国每代有其文学,代表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模式。殷商有卜辞,周代有古诗,先秦有诸子之学,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杂剧,明有戏曲,清有小说,民初有白话文,近代有散文。进入廿一世纪的商贸科技中国,将有哪种形态的代表性文学?

  笔者推断是--网络交感文学。

  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网络从美国国防部推及民间使用。各先进国家国民争相接连网络。及至2000年,全球共有200,000,000网民(Netizens)(注一)。网络科技予人方便、即时、广泛、廉宜(省去长途电话费用)的表情达意的新方式。这是现代人类文化交流的新趋势,中国亦在其中。1995年中国电讯局(China Telecom)创立首套网络系统后,目前中国有1,200,000人接连网络。邮电部预计在2000年代,有4,000,000网民。是现有的3倍(注二)。

  中国的文学创作者,二千年来皆以易污的笔墨书写,以易破的纸张册卷传递文思,甚至还要乞求出版商赏识、等候印刷厂工序及零售书店配套推销,作品才得问世。

  现在,他们首次将笔墨纸张放弃,通过电脑网络,以电邮(Electronic mail or Web-mail 、网页(Web Page),将文学作品一瞬间直接传予全球网民的电脑。方便、即时、广泛、廉宜的网络文章,是文学创作者梦寐以求、魅力难拒的作品表达方式。

  科技与经济背景

  当微软 Microsoft 公司的视窗98软件推行,各国关注,因为这标志着电脑书写与电脑网络结合。文字书写 Word Program 更直接利用附连的网络巡查 Internet Explorer 及电子邮递 Outlook Express ,将文稿即时广泛输出,也快速收阅外来文稿,并可系统贮存。该软件在美国售价只约90美元。此价钱相比印制书刊动辄数千美元,再加上邮费、推销费来得合算。

  中国拥有电话线家庭不多,只占全国人口的9%,美国则有97%。中国拥有电脑家庭更少,接连电脑网络的家庭低于1%,而美国则有35%(注三)。对于中国一般家庭而言,用约一二千美元购置电脑为基本投资,每月另缴网络供应商 如中国Jitong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数十美元服务费,并不容易。但善于应变的文化人,却另有门路接连电脑网络。

  中国的“网络咖啡室" Internet-Cafe 正大受欢迎。由Unicom-Sparkice 资讯网公司经营,每小时约3.60美元,顾客便可纵横电脑网络,游观、阅览及发表作品。此外,知识份子可在大学、各机构、大图书馆使用电脑网络。

  随着“网络电视" Web-TV 的普遍,只需约300美元的黑盒机,更省却一千多美元购电脑费用,使电脑网络更为普及。

  使用电脑网络的技术容易,少年皆懂。目前中国文化界,尚未正式视电脑网络文学为一种文学体系。就如以往的新闻写作报告及调查报告,起初被其实用性掩盖,日后才发现其行文技艺,定为“报告文学"体系。

  笔者写此文之目的,乃在吁请中国文化界准备,迎向廿一世纪网络文学的普及来临。

  网路交感文学

  笔者所界定之电脑网络交感文学,乃指在网络媒介中的文字创作,如邮电信函 Electronic- mail ,网络组织即兴的文字对话 Chat group community 。其特殊创作方式 code ,是在电脑网络空间 Cyber-space 中书写。其文情具即时感发性,文体具互应并合性,内容则具国际性。故因此这种文学并不包括事先写好的,在网络上仅是转载的文学作品。也不包括文稿以外的图像 graphic 。

  即时感发性 Instant

  电脑网络的文稿,很大部份是电子邮件。因其速快,故传信者常因一时感念,立刻用电邮与友人分享。而收阅者通常亦按读后即时感想,当场回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在〈论天才〉中说:“一切的直觉,都属于智慧"(注四)。而圣经说:“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原文“正直"另解“简单",即上帝要人类享受简朴沟通的生活方式。

  例如笔者在网络电邮中,读到印尼暴乱中一女性朋友传来的信件,描述了前一个晚上暴徒强行入其屋,大肆搜掠、威胁的可怖经历,请求北美人士祈祷关注。不久,即有美国朋友在网络回书,指责有关国家对印尼不予撤侨援手。行文有力、充满热血,对所指控的国家是否监视毫不顾忌。倘若是深思熟虑、百般修饰的回应文,必会失去直斥其非的勇气。

  笔者将此文学以“交感"文学命名,而不用“交理",是因此类文章并非搜索枯肠、人工雕饰而成。是人类真纯的表达方式。

  沉默多年的中华民族,需要情感表达。出版书籍、贴大字报,在现在的中国并非易举。电脑网络出现,给中国的亿万心灵提供了便捷的感情抒发渠道。预计在廿一世纪的中国,会有更多国民可接触电脑网络,网络交感文学必成为中国廿一世纪文化代表。

  内容国际性 International

  中国文化史学家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书中,谈〈东西接触与文化更新〉,带出未来之文化境地:“照中国文化的自然趋向,继续向前,没有外力摧残阻抑,他的前程是很鲜明的……他将没有民族界线与国际斗争"(注五)。委实,今天电脑网络的文化,能破除疆界,国际接连,正是钱氏于1950年代预测的应验。

  虽然网络使用通过电脑网络,国人可不用国际电话费,不必经海关检查,避免邮局耽误遗失,可即时与外国朋友进行文字沟通。这就如加拿大传播家麦鲁恒 Marshall McLuhan 所描绘之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注六 。各人虽身处各国,但能在网络电邮畅谈生活琐事或国家大事。大家只是萤幕与萤幕如彼邻的亲切。未来电脑镜头 Quick-Cam 的普遍 在美国只售二百美元 ,在萤幕看见对方面貌,更倍添亲切。

  于是,文章已大大跳出一国一族之范畴,散居美加、欧非、纽澳、亚太的华人,皆可在电脑网络与神州大地相连,谈及身处异地的生活感受,及作政论批评。由于文章多是即时抒发,故多以短小精悍、渲泄感情之散文为多。

  钱穆将历代中国文化分为四阶段:一,先秦的“宗教与哲学期"。二,汉唐的“政治与经济期"。三,宋元明清的“文学与艺术期"。四,民初国共的“科学与工业期"(同注五)。钱氏去世后的廿一世纪,什么将是主流文化?笔者认为是“资讯与网络期"。这包括追求快速讯息传递,以电脑连系各国人际脉络。这亦是美国未来科学家但以理·贝耳 Daniel Bell 所言的“后工业时代" Post-industrial 的资讯社会形态 注七 。于此,网络文学能使国人更有胸怀国际、关怀邻邦的心怀。

  互应并合性 Integrated

  网络文学具有即时感发性,与内容国际性的特点,若不加控制,会容易失控,破坏秩序。读者若留意一些网络交谈组,极多是肆言妄谈,无的放矢,甚至污言秽语,色欲横流。因为在隐藏身份下,任何人都可尽情渲泄情欲。幸而网络文学的另一特色,是互相影响。

  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 Edmund Husserl ,指出人类是活于交往互动的世界中。他说:“我们不是孤离的,大家都要分担部份他人生活,故一般来说,世界不为孤离的人而存在,却为了一个共同体而存在。"(注八

  网络交谈与电邮交流,是双方言论并合,才完成整体思路。彼此合作连续运作,大家藉此分担他人生活。网络文学之互应并合性,提供极佳机会,将普遍性地提高文化质素,甚至拯救他人失落的心灵。例如“天道传基协会"(网址www.tiendao.org.hk/forum)就有相关的网络论坛,读者可参阅之。

  圣经明言互励互助的优美“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传》4:9-10)网络交谈与电邮交通,能加强人类互应关系。这些文学批议、文情交流,实有助共同成长。

  后现代多元重整

  廿一世纪另一文化特色,大有可能是“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这可追溯到尼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所提出的“上帝已死"的观念,即指人类的绝对准则巳消失。后现代主义者李奥泰 Jean Francois Lyotard 主张多元性思维,及个人主义 注九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真理只是个别群体的价值取向,是部落性 tribal ,而非普遍性 universal 。此主义可刺激人独立批判与思考,亦带来严重负面效果,令人反对任何权威,甚至拒绝绝对真理,跌落无政府主义的混乱。

  电脑网络正助人走向多元化思维及个人主义。在接收 input 资讯方面,个体在网络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可自由选择收取任一网址 Web site 的讯息。数以百万的讯息,运诸掌上任君选择,包括色情文字。

  在输出 output 资讯方面,每个体皆有发言权,只要通过电脑网络,即时可将言论传播全球,这大大提高个人价值。但用者亦可自行话吹邪说谬论。早年美国“天门"邪教(Heaven's Gate 利用电脑网络,散播末日来临之说,导致社会人心惶惶,数十信众集体自杀。

  电脑网络的便捷低廉、日趋普遍,正大大推展后现代的多元纷乱,如何重整人心,建立有条理的文化体系,正是道德文化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当中国电脑网络尚未普及全国,纷乱未至蔓延时,有计划的整顿,能防范于未然。西方国家采用电脑网络论坛主持人方式,协助发表言论者行文符合道德标准,大可作为参考。

  基督教的秩序启迪

  当今中国网络文化正在塑造成形,接纳西方文化启迪是重要内容之一。要研究西方文化,得从基督教思想入手。诚如近代学人朱维之在《基督教与文学》一书中说:“基督教在文学中永远占着重要位置:古时代在中亚,中世纪在南欧,近代在全世界文学中,都扮演主要的角色。"“中国固然巳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更需要基督教的精神原素。" 注十)

  基督教在西方,一直是社会秩序的动力,人类心灵道德的规范。其影响力之深广及久远,值得中国学人研究、参考、引用。

  文学家周作人说:“要一新中国人的心,基督教实在是很适宜的。"今天当中国迎向新网络科技,建立新的文学体系,必须有全新的心,基督教可以是主要的考虑。

  拆除网络防火墙

  当电脑网络(Internet)如日方中之际,另一抗衡者--“内部网络" intranet 继之而起。机构自立防御系统,以“防火墙"等软件护卫,防止内部资讯外泄,同时隔绝外界资讯进入干扰(注十一)。

  1996年,中国开始禁止接连多达一百个外国网址,如《时代》杂志 Time.com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 CNN.com 、《华尔街日报》、道琼斯证券机构 Dow Jones 等。中国国务院解释是防止“精神污染" 注十二 。按中国数千年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此措施是可理解的。适当的调节外间影响,对初生的中国电脑网络文化,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当进入廿一世纪,中国需要更宽的网络开放,不单吸取资讯,使中国网络文化加速成熟,此外更助中国成为强大的“资讯出口"国 information export ,将中国文化在海外弘扬。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梁燕城博士说:“廿一世纪不是单元文化的世纪,更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国家的世纪。我们需要从全球的框架,来反省中国文化在世纪末的处境,和在新世纪的走向……拒绝和世界各文化的优秀成分进行对话,就很难说有新文化精神的建立了"(注十三)。中国的新网络文化能否成长成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能否包容兼并,拆下防火墙与全球对话。

  中国走完了二十世纪,能否较接近孔子所提倡之“世界大同"境地?抑或更偏离?进入另一纪元,深愿从网络文学体系定向开始,助引国民走向真挚感情、互应互爱、跨越国际的美善生活。□

  作者为美国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传播学博士,现居美国华盛顿州,从事中美国际贸易。着有《从城市文化找完美》、《突破科技文化感染力》等书。

  (参考书目:请见21页下方)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