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笔捕捉纯真

          文/玛 歌

  ──记美国画家洛克威尔的圣诞插画

  画笔下的故事

  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穿着白色睡裙,坐在镜子前,歪着头端详自己的面容。她的膝头敞开一页女影星的照片,脚旁散置着一只口红与两把梳子,与镜旁倒卧着的布娃娃遥相对应。(《镜中少女》)

  露着后脑勺的小男孩和穿戴整齐的祖母,在火车站旁一个破旧的餐厅里,低头为桌上的饮食感谢上帝。与他们同桌两位吊儿郎当的青年,一位手指夹着烟头,一位嘴角咬着根烟,殷切地注视他俩。(《谢饭》)

  一对孩子安稳地睡觉。他们的父母默默地注视着,眼中满是爱怜。母亲弯腰为孩子拉拉被子,父亲则笔直站立。他的手上拎着一副眼镜和当天的报纸,隐约可见的头版标题:轰炸……杀害……恐怖袭击……(《免于恐惧的自由》)

  这些深为美国大众熟悉与喜爱的作品,是被《纽约时报》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 1894-1978)所绘。洛克威尔的作品纪录了二十世纪美国的发展与变迁:从炎炎夏日的赤足男孩,到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从慵懒的小镇店面,到摩天大楼办公室;从五彩的童话故事书,到闪亮的电视萤光幕……

  他的作品,不只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以及美国的经济萧条与种族问题,还包括从甘乃迪到卡特等历届总统,电影明星,以及童子军等题材。但是,洛克威尔最喜爱的主题,却是坦然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画了多少个孩子……我猜,大概有几千个吧!可是我依然乐此不疲。"他说。

  洛克威尔生于纽约。未满二十岁,他就成为美国童子军《少年生活》(Boy's Life)的美术指导。他一生为美国童子军画了五百多幅作品,有“童子军艺术家"的美誉。1916年,洛克威尔二十二岁,他开始为《周末邮报》(Saturday Evening Post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最畅销的报纸)画封面。在四十七年中,他共画了三百二十二幅温馨感人又幽默深刻的漫画封面。许多美国人都是看他的作品长大的。

  洛克威尔惯用画笔来说故事。他的笔触真实细腻,饶富趣味,生动地展现了凡夫俗子的各种生活层面,技巧地反映出美国梦的理想与现实,并赋予生命独特的见解与意义。他曾经说:“对我而言,美国人生活中的日常琐事,都是艺术性丰富的题材。男孩子在空地上扑打苍蝇,女孩在房前台阶上玩牌,老人在黄昏里漫步回家,这些景像都能撩起我的情感。"

  洛克威尔的每位封面人物都栩栩如生,无论是发式、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到衣服的绉褶,无不充满了流动的生命力。在洛克威尔五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画中的主角个个真实,无论是个红发小孩,还是垮着肩头,追忆童年的西部硬汉,都是他从周遭生活中找寻而来的人物。因而洛克威尔的封面人物包括了他的妻子、儿子、牧师、药剂师、理发师、杂货店伙计等各式人物。

  虽然在三十岁的年纪就已家喻户晓,但是洛克威尔从不为愿意付他高薪的百万富翁作画,他无意让自己的画笔成为奉承、吹嘘的工具。洛克威尔也不想画一些艺术馆珍藏的“巨作",那不是他的理想。洛克威尔作品中的孩童,常是附近学校的学生,或是镇上的居民。尽管这些毫无经验的模特儿,总是坐不住,身子常常不由自主地乱动,但是这些牙医、救火员、甚至自己的小狗所流露的真挚情感,不加遮掩的表情,正是洛克威尔所梦寐以求的。

  圣诞老人系列

  在洛克威尔为《周末邮报》绘制封面的近半世纪中,每年到了暑假,就是圣诞封面的交稿日。他的儿子汤姆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们三兄弟想到那个场面就心惊胆跳:几位穿着圣诞老人服装的模特儿一边汗如雨下,一边喝着冰茶。妈妈则满屋子寻找圣诞节的包装纸(以制造圣诞场面)──在七月的时候。"

  洛克威尔的圣诞系列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的主角是千姿百态的圣诞老人,另一组的主角是英国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笔下的各号人物。第一组的笔调诙谐讽刺,而第二组则温馨动人。

  洛克威尔彷佛藉着这两组的人物,在表露他心中的感怀,情不自禁地在快速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中,缅怀一个似乎要遗失的纯真年代……

  洛克威尔为《周末邮报》绘制的第一幅圣诞封面插画,是在1916年。画中主角可能是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白领阶层人物。他身穿深灰色大衣,衣领缀满绒毛,丝质高帽倒放在旁边的高椅上。他在一间昏暗的小玩具店,试戴圣诞老人的红帽与白须。背景的架子上面,还摆设其它节期的应景面具与物件:像是复活节的彩篮,里面还装着一只电动小鸡,万圣节的各种面具,以及一面纪念国庆的美国国旗。

  在这幅图画中,圣诞节的神奇与独特荡然无存──无论是售货台上的圣诞娃娃和雪人宝宝,还是从主人翁大衣口袋中探头而出的猴子玩偶,都在暗示圣诞节已沦为另一个上街购物的节日。

  自1920年至1927年,洛克威尔插画中的圣诞老人开始显得苍老与忧郁:有的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发愁,有的苦心策划探访家庭的最佳捷径……他们的身躯也膨胀得好像巨人一般。他们庞大的身影,映照在一栋栋矮小的屋宇上──从孩子的眼光中,他们显得那么崇高而伟大,但是他们袋中的礼物却更为诱人。

  洛克威尔在1940年所绘的圣诞插画,主角是一位只见半边脸,棕发碧眼,年约八岁的小男孩。他抱着黛斯得百货公司的礼盒,躲在火车门后,注视着一位好像泄气皮球的老人──老人一脸倦容,红帽与白色长须胡乱地塞在黑色大衣的口袋内。他的目光低垂,眉头紧蹙。这位老人,正是小男孩刚刚才在黛斯得百货公司看到的圣诞老人,心目中的偶像。

  1956年,同样的男孩又出现在洛克威尔的圣诞插画中。这一次,睁大双眼的小男孩,在他爸爸底层的衣柜内,发现了一束花白的胡须与一套红色衣裤。他那副吃惊的表情,十分逗人。这是洛克威尔为《周末邮报》所画的最后一幅圣诞插画。他的主题,彷佛又回到四十年前的第一幅插画:“真实"的圣诞节,是不是只存在寻常美国百姓的衣柜底层里?是不是只有在年复一年的十二月,才能惊鸿一瞥?

  在洛克威尔极富幽默的画笔下,圣诞节却似乎浸润在淡淡的失落感中:曾经,圣诞节是不需要荒谬的圣诞老人与满天飞舞的商品的。

  嘲讽中的怜惜

  但是,在洛克威尔另一组的圣诞系列里,却反映着圣诞节的一切美好。洛克威尔从小就喜欢听他父亲绘声绘影地朗诵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听的同时,他还会在一旁描绘画中的人物。他的父母就是看到他所画的《圣诞颂歌》插画,才决定送他进美术学校。

  洛克威尔极爱狄更斯笔下所描绘的圣诞季节:彬彬有礼的驿夫,裹在围巾里、搭乘马车急着赶回家的人们……洛克威尔的这一系列封面,非常受到大众的喜爱,因为这些画中所透露的温馨感人的气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那些商业气氛浓厚的圣诞老人,有如天壤之别。

  其实,现在众所周知的圣诞老人,出自神学家、教育家、诗人的摩尔(Clement Moore,1779-1863)。摩尔在1822年的圣诞夜,乘坐雪橇回他格林威治村的家时,为他的六个孩子们写了一首诗《圣尼可的来访》。这首非常着名的诗,一开始是这么写着:“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家里寂静无声──连一只小老鼠的吱吱声都听不到……"。

  诗中提及一位“正直而欢愉的老精灵"──一位圆圆胖胖、笑容满面的老人,还坐着由八只麋鹿所拉的雪橇。后来,这形像不断转变,从1863年开始,政治漫画家奈斯特(Thomas Nast, 1840-1902)在《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与《哈泼少年》(Harper's Young People),首先画了一幅圆滚滚的圣诞老人画像。结果,就成为现在人们所熟知,腆着肚皮,和蔼可亲的圣诞老公公。

  奈斯特的圣诞老人住在北极,穿着一身红色毛茸茸的外衣,外加系着一条宽边黑皮带。他还带一本记载着好孩子与坏孩子名字的笔记本,永远是满面笑容。这个圣诞老人的形像,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的脑海中。

  1924年,纽约市举行首度的梅西圣诞老人感恩节游行──这个活动正式将圣诞节的采购热潮,往前推了好几个星期。

  洛克威尔对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的圣诞节,颇不以为然。他希望用画笔来表达心中对一些美好价值的追忆与留恋。 然而,一如往常,尽管洛克威尔的作品带着嘲讽,却总是蕴含深深的怜惜与同情。就像他为《周末邮报》所画的最后一幅圣诞插画中的小男孩,他睁大的双眼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但是,画面的右方,却露着一扇窗子的一小部份──这使人相信,只要这个小男孩永保纯真的心灵,他将会从另一个窗口,继续发掘圣诞节的真实、美好与永恒。□

  作者在美国获文化人类学硕士学位,现居加州洛杉矶市。


Home Page Contents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