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札記之十一

  寫意與寫實
            末 雁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羅馬書》15:7

一個老外用碳筆給一位老爺爺畫了幅肖像。老爺爺琢磨了半天,問道:“像!可我半邊臉上那黑色是哪來的呀?”看來把西洋畫法介紹給老爺爺不容易,就像我想把西方時間管理的觀念帶給山窪窪裡的人一樣。

在雲南最讓我頭痛的是人們沒有時間觀念。就拿鄉村教師培訓舉例:在開班前兩個月,我向學員預告培訓日期,並請他們在報名截止日期前告訴我能否來參加。可到了那日子,三十多位中只有三位給我回覆,其餘的好像石沉大海。我一一追蹤得到的回應是:到時候再決定吧,我們這裡辦婚事也不過提前三天才通知。

培訓期間,無論是上課,吃飯,活動,睡覺,學員們都不能守時。處處張貼的作息表成了廢紙。看著手錶的分針一格一格地移動,我的肚腸在一寸一寸地受煎熬。在美國,大家都照時間表來生活。新年伊始,行程已排到年終了。每一週,每一天都有具体安排,甚至每一個小時都被精心設計。我決定給他們上一課,把在美國學的時間管理的觀念和方法介紹給他們。為要突出守時的重要性,不惜“上綱上線”:不守時,就是浪費別人的生命!可第二天,他們還是堅持傳統,絲毫不在乎我的命。

我去一所住宿學校探訪。下午下了課,學生們都散到四周農田裡看書,玩耍。我便和幾位坐在田埂上交談。不知過了多久,看見學生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回學校去了。沒有錶,他們怎麼知道時間呢?我使勁琢磨,當我抬頭觀看時,明白了:這天空是鐘面,那炊煙就是時針。六點了,該吃飯了。好一個寫意時鐘!

誰說中文沒有時態,所以人的時間概念淡薄?不。人們是生活在寫意時間中。這與西方寫實時間的概念不同。就像繪畫,西洋畫追求寫實,中國畫講究寫意。當西洋畫把光影,色彩,解剖,焦點透視,表達得淋漓盡致的時候,中國畫卻用以虛當實,以白當黑,意境神韻,散點透視來表達審美觀。為了愛的緣故,我為什麼不能從寫意時間的角度理解人們的時間觀呢?本地同工告訴我:聽見雞叫了嗎?該起床了;摸到苞米粒飽滿了嗎?那就準備開學吧;看見蠶豆花開了嗎?啊,到了農閒了,該張羅娶親的事了。

何必去刻意幾月幾日,幾點幾分呢?神不也賜人在這寫意時間中活出一份美好嗎?原來姍姍來遲是從容,不速之客是驚喜,赴約不遇是留給你想像的空間。與其想要改變別人的觀念,不如先學習尊重,接納,欣賞,甚至享受。

我也要体驗這寫意生活。在地圖上找到一個地名叫西湖後,就搭車前往。車到半路,司機從座位上挪到車底下。何必要問多久才能修好呢?回答永遠只有兩個字:快了!我明白那表示半小時到三小時不等;何必再問還有多遠呢?答案一定是:就到了!那意思是1公里至10公里之間。肚子餓了的時候,到了目的地。隨意走入尋常百姓家,好客的主人便邀請我一起吃頓便飯。走到西湖渡口,上了一位老婆婆的船。她問我去哪裡,我回答兩個字:“隨便。”她心領神會,撐船在湖中轉悠。那船有七米長,一米寬,中間平得像張床。為什麼不睡個午覺呢?于是婆婆睡船頭,我躺船尾。我一覺醒來,婆婆還閉著眼,直到天色變得沉重起來,一行行白鷺歸巢時,我對婆婆說:“我們回吧。”婆婆衝我咧開了嘴,看來這個外鄉人還不是個外行。

既然已走進這寫意時空中,何不重拾那份失落已久的從容呢?□

作者原住上海,後移居美國,曾在大陸邊遠地區參加扶貧工作,現在神學院進修。□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