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裝待發談培訓

          張 騫

  培訓傳道人和信徒,是目海內外教會極為重要而急迫的工作。

  海外有心培訓者應如何預備並參與呢?

  1.認真預備課程編排

  “培訓”傳道人絕對不是主日學內容。我們應該認清,我們培訓的,大都是已經在福音禾場上,為主奔跑的傳道人,因此,我們要把最好的信息、解經、講義奉獻出來。

  通常“培訓事奉”等於是“神學院”的延伸,是屬於“活動的聖經學院”,因此絕對不可以馬馬虎虎地,抱一本聖經,臨時靠“聖靈感動”就開始教導。需知這些人,都是花了巨大的代價來學習聖經的。有的走了幾天的山路來參加學習,筆者還碰到一對剛結婚的夫婦,為了學習聖經,“蜜月旅行”就在學習中心度過,因此我們要認真預備課程。

  2.接受當地的安排

  去培訓要了解,不同的地區,對課程的安排都有所不同,通常早上都會有晨禱、靈修,晚上有培靈會。白天上課至少六小時,每堂課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多的時候,可以到十小時以上。培訓老師如果体力許可,應該儘可能地參與、配合,以起到榜樣作用。

  筆者第一次參加培訓時,坐了十個小時的長途汽車,好不容易才到達了某個培訓中心。當時頭昏腦脹、全身疲乏,心想總算可以吃頓好飯,睡個大覺了。沒有想到,飯菜還沒有上桌,當地同工已經要求飯後立即講道。只見有許多信徒一一來到,等我吃完飯後聽道。我只好一面“囫圇吞棗”,一面心中禱告、思考,到底要講什麼給弟兄姊妹們聽。

  第二天上課,一天十小時,連續五天教導《以弗所》書,總共是五十個小時。教完立刻轉赴第二個培訓中心,如法泡製又是五天。只有用一句話形容那次的經歷,“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我們在海外的人,都已經習慣了凡事有事先的“安排”,認為那是“禮貌”的不成文規定。若去培訓,切記把許多自以為是的“律法規條”,當机立斷地甩掉,還是靠“主的恩典”比較有效。記住:當地人即興邀請你講道,是表示尊重你,千萬別大驚小怪,以免“誤了服事前程”。

  3.不可任意批評

  培訓中心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外來的培訓老師若很“熱血”,以“輔導”則犯了大忌。不管事情如何,千萬別在同工當中,對人或事的安排發出批評。

  筆者有一次參加培訓,由於同工眾多,因此,伙食方面有點“單薄”,“粥變稀湯”。一位來學習的年輕同工因此受不了,在吃飯的時候發了怨言,結果引起了許多連鎖問題。你看初代教會也是因為飯食的問題而選了執事,看來是小事,結果變大事。

  又例如有一回,筆者講道,天氣炎熱,所以筆者旁邊就有一位人,專門負責送冷毛巾。這愛心絕對是大的,不過那毛巾卻不知道是哪個年代的,我也只好憑信心接受;別人有愛心,你也得有信心啊!這些情形下,千萬別批評他們。

  另外一次,一位生肺結核的老弟兄也要來聽道,因此眾同工就把他從樓下背到樓上。這位老弟兄,堅持一定得坐在我們面前,好沾點“靈氣”。好不容易,中午開飯時間到了,眾同工二話不說,硬是把這位老弟兄,放在我這桌,一起分享主裡的“愛”筵……

  其實最軟弱的不是這位老弟兄,乃是我啊!我心中只有默念:“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為這十字架,就我而論,肺結核(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肺結核(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見《加》6:14)同時一句最好的經文就是《歌羅西書》3:3“因為你們已經死了……”。

  4.避開內部紛爭

  培訓老師難免會碰到教會人事方面的問題。通常這類問題都比較複雜,正反雙方各有意見。做“師傅”的,要在這些問題上站穩立場,免得問題更多。除了聖經真理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與之外,其它的問題最好多聽、多看。因為人的話語,總是兩面性的。通常邀請你去處理這類問題,要有背十字架的精神,因為兩邊都期望從“老師”的口中,得一些有利自己的“聖旨”,所以必須謹慎言語。

  5.謹慎處理奉獻

  培訓老師赴培訓地區時,常常攜帶著海外弟兄姊妹奉獻給該地區的金錢。如何分發處理這些錢,必須十分謹慎。因為有些地區在經濟方面比較困難,所以“大筆的金錢”是好,也是不好,端看我們處理的方式。通常,最好我們直接交給教會的帶領同工,由他們統一處理比較恰當。最忌諱的是“個別性”的處理。有些地區生活水平好一點,那麼問題不大,但是對一個貧窮地區的弟兄姊妹而言,這個有、那個沒有,問題就來了。因此奉獻金錢必須要有智慧。

  6.明確教導真理

  “培訓事奉”乃是真理的傳遞,老師在真理上要清晰、明瞭。需知許多地區的同工缺乏屬靈的書籍,如果我們再把一節經文來個四五種解釋方法,而不直接指出正確的解釋,那麼只有使同工產生更大的困惑。通常他們喜歡直接的解釋,不要拐彎抹角、不著邊際。特別是有關“末世論”、“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要清楚明確,不要提出許多不同的看法讓同工自己選擇,結果是讓同工們“不知所從”。

  有關新、舊約難題的答案,也要預備好,例如“因信稱義”,筆者就遇到有人前來詢問與之相關的各種解釋。我們做老師的,必須“當机立斷”,告訴同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絕對不要模稜兩可,造成更大的混亂。

  7.認清當地情況

  “培訓”,不能和正規神學院的上課方式相同,因為所到之處大都缺乏屬靈書籍。在大多數地區的同工們最多有一本“啟導本”聖經,已經算是不錯了。若只用西方式的教學方式,效果必大打折扣。環境不同,就必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培訓前可以與當地同工交流,了解有什麼是授課時需要特別講明的,當時有什麼特別的需要、希望培訓老師加以協助的。

  同時要入境隨俗,別把西方一些毫無意義的觀念,強行加諸於當地同工,要知道我們培訓乃是去“協助”,不是去轄制。

  8.机密守口如瓶

  培訓教師必須保守培訓地區机密,不可四處宣揚。尤其對某些特別地區,更要守口如瓶,為了同工們的安全,也為了以後事奉的配搭,雙方面都應該保持“事奉上的沉默”,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破壞。同時不同地區的培訓,也不應交換資訊,以免將來一同發生問題。要儘量保持人事問題等机密。

  9.甘願默默無聞

  培訓大都是“無名的事奉”,因為所去的地區大都偏遠或是“不方便”。因此培訓者未必能得到本教會弟兄姊妹的完全理解。再加上環境等各種因素,不方便四處傳講,所以造成比較封閉性的服事形態。故此參與培訓者必須先認清自己的角色,並在靈命上隨時操練自己,才可能長期參與這項事工。

  10.資料越多越好

  “培訓事奉”不同於正規神學院,老師必須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免得到時“彈盡援絕”。試想,一卷《羅馬書》要教至少六十到八十小時,因此必須先自己判斷準備的資料夠不夠,同時也應該瞭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備有詳細的講義。這是在許多地區培訓時最重要的,千萬別只帶一本聖經就開講,因為同工抄筆記的速度不是那麼快,所以若有詳細的講義提供,真是一大“佳音”。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必須要有講義,或是提供相關的屬靈書籍。並儘可能地提供講道的材料。因為前來學習的許多同工,都要牧養成千上萬的人,所以在“講台事奉”得幫助,也是他們來參加培訓的一個目的。假如我們有好的講章,就要與他們一同分享。因此,我們去培訓前,最好自己多準備一些講道材料。

  有時候,培訓地區的同工們看到老師自遠方來,心中的興奮與感恩,無以言喻,他們認為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安排老師多講道。我們千萬別大驚小怪、推三阻四,須知這是歡迎你的最好証明。有一次筆者赴東南亞地區,本來安排講二至三場,結果總共講了十二場,而且場場都必須講不同的道;因為當地同工非常渴慕,一直跟著我,聽我每一場的講道。你想,我怎麼能重覆講章呢?可見,資料確實要多預備。

  11.可以長期作戰

  培訓時因分秒必爭,所以絕對是一場長時間的体力戰。一人六至十小時的教課,加上晨禱、晚上改功課、同工交流、輔導,再加上有些地區不能洗澡,開放式全自動茅坑等等,所以一天下來,真是要有很好的耐力。而且一連二十多天都是如此,是很正常的,這對來自“文明地區”的老師,是一種特訓。

  例如筆者必須和另一位老師共眠一床十天,活了這麼大,很少和人這麼“親密過”,真是回味無窮。還有一位培訓老師,曾經一連講十八個小時,真是令我折服。更有一位曾十五天不洗澡,這是我所知道的最高“培訓不洗澡”的記錄。筆者恩典少一點,最高記錄十天而已。有一次連續講兩個星期的課,每天十小時,同工沒有給我椅子坐,神的恩典臨到,結果活生生地硬站兩個星期。最後那兩條腿乃是完全屬主,不太認識我了,真想在兩條腿上寫上字“歸耶和華為聖”。

  12.應付各種挑戰

  “培訓事奉”是屬於“綜合性”的事奉形態,就像醫院裡面的“全科大夫”。因此老師們儘可能多涉獵不同範疇的課程。雖然每一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不過多知道總是有幫助的。

  13.注意調配体力

  一個培訓地區可能很大,因此培訓老師常被安排在多個地點講道。一個地點的培訓結束之後,就必須立刻轉換另一個地點,中間沒有休息的時間。因此,培訓老師在体力方面要多多注意調配,該休息要休息,該吃要吃,絕對不要客氣,以免自己辛苦。

  培訓老師也必須隨身帶一些醫藥及維他命等,這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維他命絕對不能少。千萬別以為“無所謂”,需知“身体是聖靈的殿”,我們也應該好好地照顧。筆者初赴培訓禾場時,不怕諸位同工“恥笑”,我的包裡面,還有“雞精”相隨。有位同工看見,就覺得我真有“意思”,兩年之後,這位同工就“陣亡(退出培訓)”。原因無它,乃是身体日夜疲乏,肝功能、腸胃失調,只好離開“培訓戰場”。

  14.不怕環境艱難

  培訓不止是時間很長,還有一些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需要有膽量克服,例如吃飯就是一個大問題。每個地方口味不同,因此你最好麵條、乾飯,以及酸、甜、苦、辣、無味的都會吃。

  還有“解放的問題”,即上廁所,必須有點“功力”、能“速戰速決”。筆者寫過一篇(如廁規範)的初步規章,其中一項就是“準時解放”。如果你速度太慢,就會發現,在那些“味道很足”的、全開放蹲坑式公廁中,你很快就會“熱淚直流”。我想很多當過培訓老師的,都會“心領神會”。

  筆者第一次進入那種“滿天星級的廁所”(是指如廁時,抬頭可以看到亞伯拉罕當時所看到的眾星!)時,實在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結果是無功而返,氣急敗壞。因為靠“自己行為律法行事”毫無功效,只好回房“默禱”--這種事情,總不宜“公禱”吧?結果最終在“得勝、得勝”的詩歌聲中,戰勝了“自己”、非常“釋放”。

  15.隨時調整課程

  培訓時,應當地的需要,調整或增加科目,是常有的事。是故平日在準備時,應多思考受培訓者在哪方面需要最大。最好各有手提電腦,把資料都放在裡面,以備不時之需。筆者就收集了各方面的磁碟,所以到各地時都不太怕調整。有時候我必須把保羅書信的綱要提供給同工,我就立刻在電腦裡面找,這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16.需要全体禱告

  外出培訓之前,邀請眾同工同心禱告是很重要的。許多時候,培訓老師在外“孤軍”作戰,靠的就是眾同工同心的禱告支持。所以培訓是全教會弟兄姊妹一起參與的事奉,絕對不是一人的事奉。

  17.信心充足,憑信行事,靠主施恩

  培訓之路並不易行,因此,充足的信心,相信神“凡事必有預備”,是培訓事奉的先決條件。筆者有一次要進入一個瘧疾地區,臨行前心中充滿了疑問,加上預防瘧疾的藥吃後全身不適,實在是有點想打退堂鼓。但是憑信心出發後,一路飛行,身体一路康復。到了培訓地區,也並沒有得病。

  另外一次,乃是出發之前把腳扭傷了,疼痛難忍,上飛机都是一瘸一拐的。結果神有憐憫有恩典,航空公司的職員就把我的經濟艙換成商務艙,一路享受主豐富的預備。信心是培訓服事不可缺少的,雖然我經常軟弱、信心不足,但是總是得到主的恩典,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感恩。□

  本文轉載、改編自一份以培訓為主的福音機構刊物。作者現居美國北加州。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