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之路:信心與知識

  
            文/張繼忠 文  
  有許多人親眼見過他。他的生平、事蹟不只在聖經裡,也在歷史上有清楚的記載。

  信心的仰望和知識的追求必須同時並重。聖經裡所說的知識,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書本和頭腦的知識,而是指在心靈境界裡,從實際体驗中所獲得的對神的認識和敬畏,及從這樣的態度產生的正確的人生原則。(參《箴》1:7;9:10;24:5)

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本與神有很親密的交往,但人墮落之後就與神斷絕了這樣的關係。因此,歷代以來,人都在有意無意間尋求認識神,想恢復與他之間原有的親密關係。在得與神恢復這直接關係前,人的內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平安。

  那麼如何恢復這種關係?因神是無限且聖潔的,而人是有限且有罪的,若非神主動將自己向人彰顯,靠人單方面的追求是永無可能真正認識他。所以,今天信徒既要有信心,也需要在知識上追求認識神。在追求認識神上,必須注意幾方面:

首先,必須在追求神的話語上下工夫。聖經是神的啟示(《提後》3:16;《彼後》1:21),不但給人得救的智慧、人生路程的指南,最重要的是能幫助人認識神。不僅具体、切實,而且有個人性的關係。因聖經是神親自感動人寫的(《彼後》1:21)。它除了能幫助人認識神,更能幫助人明白神對其人生的旨意。要存敬虔順服的心來閱讀,如同兒女閱讀父母從遠方寄來的家信,如此方可能真正認識神。

  再進一步,必須追求且接受神在耶穌基督裡的彰顯,因為需要先接受這位歷史中的耶穌。聖經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約》1:1,14)這道就是指永恆的基督,他就是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8)。

  這道成了肉身住在人間,他就是由聖靈懷孕,馬利亞所生的耶穌。這是歷史的耶穌。他本是神,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但他知道僅僅藉他一般的啟示,甚至他話語的啟示,人還是不能完全的認識他。所以,他主動地進入時間、空間,成為人有血有肉活在人間,使人從他身上真正認識神。

  有許多人親眼見過他。他的生平、事蹟不只在聖經裡,也在歷史上有清楚的記載。須接受他曾真正降生為人,並在十架上為人捨命、贖罪的事實,並且繼續追求認識這位歷史的耶穌,才能更完全地認識神。

  但神不是非個人化的“它”,也不就是自然界的一個原則。他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生命的根源。他是有位格、有理智、有意志、有情感、有能力的。他在耶穌裡啟示了自己,基督也為人的罪死在十架上,第三日從死裡復活。

  今天他活在天上,也活在每個信他之人的心裡。須藉在這永恆基督裡的信心與神發生個人的關係,才能真正的認識神(《約》4:24)。

  今天有些神學家認為:人對神可能有的認識,完全建立在個人與神的關係上,或說完全在于個人相信的經驗。他們說:“重要的不是耶穌于二千年前做了甚麼,而是他今天是否活在我們心中。” 他是否活在我們心中是很重要,但過分地著重個人主觀的經驗,容易使人忽略神的至上和主動,似乎在說:“是我們的信心救了我們!”

  過份地著重永恆的基督,使人很容易忽略歷史的耶穌。所以,在這主觀的相信過程中,又必須時刻採取客觀的態度:承認只有神是永恆的真理、絕對的標準;我們的生命、救恩和智慧都是從他而來;若離了他,沒人能做甚麼。這是說,客觀知識的追求及主觀信心的仰望,必須同時具備。

  在每日靈修生活中亦是如此。從讀經、聽道、參加主日學、查經班等,可獲得客觀的知識。但還須從知識中更加相信神、愛神、與神同行。同時,也須藉著祈禱和等候,與神有心靈上的交往,與神建立直接的關係。藉著遵行神的話,為主做見證,過蒙神喜悅的生活。

一個人若過份地著重理性理解,往往就會把神當作一位僅僅是道德的教訓者,把耶穌當作只是一位聖賢。因而很可能就忽略了禱告,沒有了與神面對面的交往,更沒有從上而來的能力。

  反之,一個人若過分著重信心、與神靈交,就可能忽略了讀經和知識的追求,而把他與神之間的交往,都寄託在他的靈感、直覺或情感上,甚至單在看見異象、聽見聲音和說方言等的經驗上。在遭遇別人的疑問、環境的試探或打擊時,他的信心就會動搖。

  對神、對基督的知識上要長進,使信心可以有根有基。然而,聖經說人非有信就不能認識神,因此這兩樣又必須同時並重。要憑著信心接受已有的知識,才能獲得真正的認識;有了更深的認識,進而能得到更大的信心。□

  作者為資深牧師,現住美國南加州。□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