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岳 |
真理兩個翅膀 讓自己成為一個基督徒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對部分的朋友而言,不容易的理由可能是不願意“迷信”;對我而言是不願意誤信。為什麼說“誤信”?很簡單,我怕弄錯,誤入迷道。 從記事起,我就朦朧地覺得,這個世界是應該有一個高過宇宙法則的造物主。因為星空之浩瀚,宇宙之廣袤,絕非人力可以測度。 想像一下我們生活的地球,人類能擁有的行星的空間、体積、大小,已經接近我所能理解的極限,而這樣巨大的行星及其所屬系,在宇宙間的份量比滄海一粟尚且不如。 我從小受到的無神論教育告訴我,宇宙這樣的奇蹟是自在永有的,不存在高過宇宙的絕對真理。可是我漸漸意識到,這本身就不是解答問題的方式。 現代科學似乎證明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二十多年前美國著名的天文暨物理學教授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寫了一本書,叫做《最初的三分鐘》,說現代天文學已經可以追蹤到“大爆炸”初始三分鐘時原始宇宙的情景。我不太懂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但是勉強知道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光譜的“紅移”。 不過我感覺,即使這個結論準確地類比了初期宇宙的過程,但仍沒有回答問題本身。因為另一個顯然也很邏輯的問題可以派生出來:如果“大爆炸”創造了宇宙,那麼什麼創造了“大爆炸”呢? 所以我覺得,無神論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一個無法證實的觀點。接受它同樣需要憑信心。 如果我們願意嚴肅地思考,似乎沒有必要被一種觀點,一個模型,一派學說,桎梏我們的思維。若不然,無神論就與“無知論”、“回避論”相去不遠了。 實在地說,科學與信仰似乎不必對立起來。科學研究的是有形的宇宙,信仰面對的是不在宇宙規律中的規律創造者。科學和信仰不應該互相攻伐,因為它們可能正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Tracy教授所言,是真理的兩個翅膀。
萬籟寂人不寐 古代歐洲有一位哲人曾言,“如果沒有神,何來眾多的偶像?如果真有神,誰是真正的那一位?”確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們對此非常慎重。因為被愚弄是極大痛苦。 認真地對待信仰,仔細地選擇信仰,自然需要進行縱橫比較。在信仰問題上,我們並不比古人聰明。前人問過的問題我們還在重複,前人有過的疑問仍然在我們心中縈繞。 作為中國人,由于文化的傳承,我的精神世界裡,釋、道、儒的影響都有一些。舉凡釋迦牟尼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孔子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等等典籍基本耳熟能詳。作為生活哲學,我亦從中受益非淺。 但是,我的心裡沒有平安,總有一絲莫名的空虛。尤其夜半清寧之時,天籟靜矣,而人不寂,思無得。此中空虛不可言傳。 我曾經設想,有那麼一位神,可能藉由不同的方式,已經向各個種族顯示,“同神而異名,條條大道通羅馬”未必不是事實。但是將我熟悉的佛教、道教和儒教比較下來,我又感覺三者都不是親近神的途徑。用一句半文半白的話來總結,可謂“佛失之虛,道謂之玄,儒止于禮。”
進而見賢思齊 自然地,我將關注投向了基督教。但這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掙扎。記得我初次讀聖經,《創世記》還沒有看完,就把書扔到一邊,大罵“胡說八道”,好久不願再看一眼。 數年之後,再鼓起幹勁,勉強將“創、出、利、民、申”幾部分讀完,又得出一個結論:“什麼上帝,整個一屠夫……”然後,我還經歷了好些具体問題的掙扎,比如“洋教之惑”,“新舊約之爭”,“洗禮必要嗎?”等等不一而足。儘管我不完全明白,但是最終我体會到了神的憐憫,並且願意接受這救恩。耶穌基督驚天動地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聽上去雖然有點專橫,但確實表明,只有一條窄路通往真理,我們需要做出選擇。 我終于走出了思維的誤區,明白信仰不是一種知識,邏輯未必能通向信仰。神設立了宇宙的規則,但神不在規則之中;神創立了時間,但神也不在時間之中。這才是神。“即便有不信的,這又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羅馬書》3:3) 總結我為什麼終于選擇了受洗,歸入基督名下,可以歸納如下:因惑而求,由慕而知,由知而敬,由敬而愛,進而見賢思齊,是為心路歷程。□ □ 作者來自湖南,現在紐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