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利
特別的孩子1989年一個溫暖的三月天,我和我的兒子、我的患了蒙古症的兒子恩迪,踏著雪,在屋前的花園裡,努力尋找著郁金香剛剛發芽的小綠頭兒。 我們愈找愈多,一塊兒開心地數著:“一、二、三………二十……三十……”我知道我們一定可以找著許多,因為我們早幾年曾花了好幾天,挖了四百個洞,每個洞裡都小心翼翼地放了一顆種子。每一年這些種子都準時為我們的花園帶來五彩繽紛的色彩。 “恩迪,你看多麼有意思啊!這些花怎麼都在同一時候由地裡冒出來呢?他們不必彼此商量,卻能一起行動。你覺得妙不妙?” 恩迪重覆著我的話:“妙!妙!”他繼續全神貫注地數了又數。 “喂!你醒醒!你醒醒!”恩迪指著小綠頭兒,喃喃自語。 “小乖,你說什麼呀?”我好奇地問他。 “上帝說,你該醒醒嘛。”他認真地對花說話。 多麼可愛呀!我不由自主地由心中發出感恩的禱告:“主啊,你的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教導這孩子。你用寶貴的啟示開導這單純幼小的心靈。” 恩迪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他一出生,醫生就告訴我們,他可能終生什麼都學不會。 面對這個特殊的孩子,外子德勝和我深深地相信,無論一個人的天資体能如何,他(她)必有神所預備的恩賜和托付。為父母的有責任將他們的潛力激發出來。 一盒棒球卡每一天的日子都帶給我們新的考驗,也帶給我們新的成果。我們發現可以教導恩迪的机會,就在日常生活裡。最重要的是抓住那“可教”的一剎那。這看來很容易,事實卻不然。要抓住來去匆匆的“一剎那”,除了甘心付上無限的耐心,還得絞盡心机,將一個常人認為是“當然如此”的常識,分段解析,慢慢地、重覆地講給恩迪聽。一而再,再而三,灌輸到他的腦裡,開他的心竅。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當恩迪十歲出頭的時候,有一次,他興高采烈地從書包裡拿出一個小盒子。 “媽咪!棒球卡,好看!” “小乖呀!好看。是誰給你的?”我問。 “我買的。”他回答。 “你沒錢,怎麼能買呀?”我深怕他拿了別人的東西。 “老師的店裡買的。她說我乖,可以買。”他認真地、努力地解釋。 “老師的店在哪裡呢?”我一下子搞不清是怎麼回事。 “在教室的櫃子裡。” “你哪有錢呢?” “老師給我印的錢,說是乖孩子才可以有。” 哦!我懂了。這是老師開的“獎賞店”,她自己印的“獎賞錢”。 恩迪極喜愛這盒卡片。連著幾個晚上,他一張張地摸。又拿一張紙,抄抄寫寫。他視力不佳,卻盯著小字,幾乎把鏡框貼在紙上,又讀又寫。最後,我實在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問他: “小乖呀!你抄什麼呀?看你好忙喲!” “我找球星的名字嘛。還有他們的球隊和最高得分。我喜歡呢!”他說。 接著他捧出一大把紙,臉上露出一線得意的微笑。 “媽咪!你看!我寫了好多好多呢!”他說。 天啊!少說也有十來張紙,密密麻麻的一大堆。 寶貴的“一剎那”我心中突然領略到,這就是一個“一剎那”。我該如何使用這机會,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呢? 啊!有了!恩迪喜歡玩電腦遊戲,那麼我不是可以教他如何把這疊卡的資料輸入電腦,製做電腦化的資料庫(Database)嗎? 我找了三枝色筆:紅、黃、藍,領著恩迪將一張張卡上球星的名字,塗上紅色,將球隊的名字塗上黃色,最高分數塗上藍色。恩迪好開心喲! 第二天晚上,我幫著他在電腦上建立了一個小小的資料庫。接著一張張地把這三項資料輸入。他喜愛這疊卡,又有媽媽陪他玩,興緻大得很。我們花了一星期的時間,終於把五十張卡的資料全輸入了。接著我教他將資料印出,又教他如何用電腦排秩序。他學習的勁兒很大,也由生變熟。接著我開始問他一些有趣的問題。譬如說:“恩迪,Baltimore隊有幾個球員?哪個球員的分數最高?有幾個球員的名字是以W開頭的?”他發現他可以用不同的排秩序法得到答案,興奮不已。 是的,我抓住了那寶貴的“一剎那”。藉著這個机會,教導孩子如何將一堆雜亂無章的資料組織起來,成為有條有理又有用的資訊。這小小的成功,為將來的學習帶來一條新的路徑。這一套組織分析的辦法,使他學會了使用一個實際的工具。在往後的學習過程裡,受益良多。 潛力是神賜給每一個人的禮物,是“能力”的潛伏狀態。正如一顆小小的郁金香種子,若能栽種在好土裡,培養,澆灌,便能長為美麗的花朵。神將恩迪賜給我們,就是將撫養的責任托付給我們,要我們帶領他達成人生的目標。 海倫•凱勒的故事我工作的地方流行一個新名詞,叫做“配搭力”(Synergy)。什麼叫“配搭力”呢?簡單地說,配搭所產生的合力,是大過個体力的總合。在數學上,一加一等於二,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人文科學上,兩者適當的配搭所產生的結果,很可能大於二。 我深深地相信,教導恩迪是件長期的工作。我無法也無力單槍匹馬地苦撐到底。我必須在人力、智力、財力各方面有適當的緊密的配搭,得到“配搭力”的功效,收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記得當我十五歲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有名的《海倫•凱勒的故事》。海倫•凱勒在兩歲時,發了一場高燒,成了一個又瞎、又聾、又啞的人。她終日活在煩燥的心情下,家人對她的臭脾氣完全束手無策。直等到她七歲的時候,她的父母為她找到一位老師,名叫莎麗雯(Sullivan)。莎麗雯小姐第一步先制服海倫•凱勒無法無天的壞脾氣,教她聽話。接著教她用手心拼字法交談。莎麗雯獨特的教學法將海倫的生命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若非莎麗雯的諄諄教誨,海倫•凱勒可能永遠是一個既看不見,又聽不見的可憐人。莎麗雯進入海倫的內心,發掘她的潛力,啟發引導,使她看見她肉眼不能見的、聽見耳朵聽不到的,並且溝通思想超過口所能說的。莎麗雯小姐和海倫達成了完全的“配搭力”,這同心的力量將這位看來毫無指望的女孩的潛力發揮了出來。 “莎麗雯隊”“恩迪也需要‘莎麗雯小姐’。”我一再地對自己說。我開始天天為他祈求莎麗雯小姐的來臨。我不但求一位,而且求許多位。我開始積極地與恩迪的老師們建立起默契,讓他們了解我的用心。逐漸地,我們形成了“莎麗雯隊”,同心合力、日復一日地為恩迪的進展而努力。 這個“莎麗雯隊”,從恩迪嬰兒班一直延續到今天。先是布洛女士和雲英女士的早期教導,接著是溫迪薇女士的手語和發音。卡斯老師教他踏三輪車和游泳。潘姆老師用燈光和他一同孵小雞。 恩迪十歲的時候,傅來澤女士成了他一生的轉捩點。傅女士細心地用各樣方法,觀察、判斷、記錄恩迪的學習力。她是一位冷靜、風趣、並擁有各方面的才幹的教師,多次當選州模範老師。在她的堅持下,恩迪由就讀了八年(三歲到十一歲,美國特殊教育起自三歲)的特殊學校,轉入普通小學四年級。 我們心中忐忑,深怕他無法適應。然而神又為他預備了三位“莎麗雯小姐”,逐步帶領他。傅女士又為恩迪安排了許多机會,鼓勵他勇敢地在公開場合彈奏鋼琴曲子。在1994年,她毅然地為恩迪提名報選。經過選拔,恩迪代表德拉瓦州出席全球性國際特殊人士藝術協會在比利時皇家博物館的演奏。 再次的挑戰小學畢業,步入初中,又是一個新的考驗。首先我們發現他的低視力很明顯地成了學習的障礙—-他看不見黑板上的字。接著我們發現他兩腳長度不一,而導致行動不平衡。他甚至無法在規定的四分鐘之內換教室。我們更擔心美國中學裡層出不窮的問題,會造成他信仰和心靈上的傷害。經過多方考慮,我們將他轉入一所自讀(self pace)的教會學校,以便於我們和學校配合教學。 不久,我們發現這是一項極正確的決定。神又為他預備了一批新的“莎麗雯老師”。他們以知識和基督信仰並重的方式,與家長配合,以發揮恩迪內部的潛力為目標,共同努力。 在恩迪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良師益友就是他的鋼琴老師崔斯女士。沒有人比崔斯女士更了解上帝給恩迪在鋼琴上的恩賜。崔斯以無限的耐心,智慧的言語,默默地耕耘著一塊有待開發的心土。她似乎總可以想出一套辦法,使恩迪愛慕音樂的心起共鳴。一個音符,一個節拍,她犁開恩迪的心竅。他們一同歡笑、擁抱、奮鬥和收穫。恩迪很愛崔斯女士。他常說:“星期一是我一星期中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又可以去崔斯那兒了。” 當恩迪十五歲的時候,他已是社區的公眾人物。他在州長的殘障人籌款會上演奏鋼琴,也應邀演講,講述上帝如何在一個“不完全”的孩子身上完成他完全的工作的故事。 學習的原則學習是有趣的!在過去的十七年,這個學習的態度,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讓我將這些學習的原則做一個總結論: 第一,注重創造性的教學法。並將教學的基礎放在教導造物主的奇妙作為上。 第二,我們注意、並抓住那可教的“一剎那”,決不讓這寶貴的“一剎那”開溜跑掉。 第三,我們下決心去探討、啟發和開導孩子的潛力,使這潛力發揮成為他的能力。 第四,我們認清“配搭力”的效果,將所有可以配搭的人力、智力、体力配合組織。 上帝給我們在“人生的課堂”裡訂下了許多課程。這些課程因人而異。他也按個人所需要的,加添給我們適當的智慧去達成目標。 《希伯來書》十二章一節說:“我們既有這許多見証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我在我的聖經上,將“們”字輕輕地加了一個括弧,為要提醒自己,必須忍耐地奔那擺在“我”前頭的路程。這是神指定給“我”的路。一顆甘心情願承受托付的心,是上帝所喜悅的。他也必步步帶領,賜下恩賜與祝福—-而他的祝福,使得即使是覆蓋在嚴冰酷雪下的郁金香種子,也終會發芽、生長、開花。□ 編註:作者育有三子。頭兩個孩子皆畢業於賓州大學研究院,第三子即為本文的主人公恩迪。多年來作者全家以愛心和毅力培養恩迪,恩迪今年已十七歲,在高中讀書。 作者現在美國德拉瓦州州政府工作,並在大學任教。1998年榮獲德拉瓦州政府頒發的“年度模範母親”獎。 本文譯寫自作者新書“Light Into Dawn--Randy's Miracle”一書的第十三章,中譯本預計明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