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青雲路

--留學甘苦談

          小 鄭等

  新到海外,許多人已在舖天蓋地的現實生活中,初嚐苦澀的滋味。如何苦中作樂?又如何苦盡甘來?本刊特請多位到過美國、加拿大、德國、西班牙的中國留學生作一次老生長談三部曲。

  第一部曲:苦不堪言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

  有人說:“如果你愛一個人,讓他出國,因為國外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讓他出國,因為國外是地獄。”究竟出國留學是上了天堂呢?還是入了地獄?請聽聽過來人的現身說法:

  1. 找房子搬家:剛來時英語和廣東話不好,打電話找房子,自己咕嚕半天,別人也不明白。好不容易問到了地址,交通又不熟,看房子也是挑戰。等到要搬家,看到四處堆滿了紙箱,大包小包越搬越多,更是叫人苦不堪言。

  2. 交通不熟悉:很奇怪,這裡的公車,有的日子不服務,有的日子服務的次數特別少。有一次約了人相見,出門等車一個小時也不來,一問才知道當天停開,只好取消約會。很多時候約好與人在一個地方見面,遲到一個多小時才能趕到,時間全浪費在問路和找路上了。

  3. 環境特陌生:初到異鄉,不知郵局在哪裡?找不到路邊的郵筒。不明白如何操作投幣洗衣機,幾個月沒敢去洗衣服。生了病不知道藥房在哪裡?也不知道看病要先約見家庭醫生,有急診才去醫院。

  4. 飲食習慣異:西餐又貴又難吃,想自己做飯,可是剛來怕很快會搬家,也不想買太多鍋碗瓢盆,所以硬著頭皮吃西餐好幾個月。

  5. 購物路茫茫:開學前要買很多學習用品,電腦、筆記本、書等等。可是沒人告訴去哪裡可以買到,在離家最近的超市轉了很久也沒找到這些東西。找人問了一個商店的名字,地址又弄錯了,頗費周折。

  6. 申請手續繁:電話、電力與煤氣的接通、銀行開戶、買車、註冊、考駕照等的手續,要帶什麼証件,像在國內那樣排隊嗎?對程序很陌生,又需要人指點。

  7. 規定極不同:許多地方的規定和制度,造成困擾。不明白當地的法律,不知道基本的權利與福利。例如加拿大的交通車票是只要同一方向,不論換、乘車都是一張票,與國內不同,初來者一定要有人說明才行。

  8. 語言有障礙:所有一切活動,都要用英語,所有文件、資料都是用英文寫的,英文不成百事哀。新留學生即使在中國學過多年的英語,還是發現適應語言比其他方面更困難,更要花費時間。如果說的不好,辦事生活都十分辛苦。與中國人常在一起,雖然舒服,但是英語進步會更慢。

  9. 心理壓力大:沒有朋友,整天悶在家中;交外國朋友,又怕受騙學壞。借錢存錢出國留學,衣食住行學費花的是美金,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人,壓力格外大。與國內家人分離,思鄉與惦記父母妻子是沉重的心理負擔。

  10. 試探四面來:國外有許多好的地方,也有許多充滿了誘惑試探的壞地方,如賭場、色情場所等。好壞自己選擇,沒有人管你。在國內受到保護的年輕人,在許多自由思想衝擊下,往往就會迷失。

  上述種種困難,幾乎是每個新留學生都要面對的。雖然如此,只要堅定信心,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您可以在各地的教會與基督徒中間得著幫助。但您若能直接認識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凡事倚靠他,他會為您開路,使您得著豐富喜樂的人生。

  第二部曲:苦中作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許多出國久的人,回顧當初來到異國番邦,勤儉克苦的經歷,走了不少冤枉路。若能重新來過,該怎麼走?

  1. 身心健康最重要:出門在外求學壓力極大,身体與心理的健康最重要。健康垮了,甚麼都做不了。所以要注重自己的飲食正常、生活平衡及心理健康。許多人吃方便麵營養不良得了憂鬱症,開夜車通宵不眠白天精神恍惚,考試報告研究苦讀到頭髮變白或是變禿頭,與人相處不適應到整天神經兮兮等現象,都得留心。

  2. 人際關係不可缺:國外一般學校公司對成績的評估衡量,除了在課業及工作上的能力與成果之外,非常重視人際關係、領導協調與溝通的技巧。中國學生往往只埋頭苦讀做事,不重視與人的往來,在無形中就吃虧了。

  3. 點頭傻笑不馬虎:雖然在出國前就聽了許多口語錄音帶,到美國後還是覺得美國人講話又快又含糊。在普通社交場合聽不懂時點頭傻笑就能矇過去了,但到關鍵時刻則不敢馬虎。特別是教授佈置作業和講考試範圍的時候,就逮住教授或美國同學,把聽到的轉用自己的英文復述一遍,然後問:“Is that right?”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時才放心離去。

  4. 良師益友幫助大:初到海外的留學生,大多對異鄉文化存有陌生感,以至於對異文化及語言排斥,對長期在海外生活十分不利。要接納自己的陌生感,並積極地結交當地的同學,進而迅速地學習當地的語言。儘可能建立一個互助學習夥伴,彼此學習對方語言,消除陌生感,迅速地進入異鄉文化。

  5. 邪門外道要小心:經由同學、朋友介紹基督教福音後,對這個信仰很是嚮往。校園裡經常有許多教會、組織等舉辦的活動,我若有時間一律參加。但後來才發現,校園裡也常有一些怪異的宗教組織,很熱情地拉你去他們的Party。我碰到過一次,他們不願告訴我聚會的具体地點,並堅持一定要來接你,不讓你自己開車前往。識別此類宗教組織很重要,最有效的辦法是絕不一人行動,心中感到有疑惑時,就不要參加。

  6. 交通規則當遵守:在國外最容易違反的是交通法規。在國內的行人和騎腳踏車的人不會被罰,在美國則不然。曾有同學在沒有行人線的地方,橫穿馬路而被警察逮住。騎腳踏車的要遵守跟機動車一樣的規則,紅燈要停,Stop Sign也要完全停下再開。違者課以同樣的罰金,並影響駕駛紀錄。

  7. 接受幫助亦助人:人在需要時要曉得尋求幫助,一般學校及政府機關中都設有提供服務的單位,通常中國同學會及各地的華人教會也願意幫助新來的學生。而此種幫助多為救急性的,也需要人參與投入其服務,使服務範圍可以更為擴大。很可惜在中國學生中,有的不知道找人幫助,有的不願意找人幫助,也有的不肯去幫助別人。其實得到與付出幫助的經驗,是我們出國留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8. 租房住家頭痛多:找住房是最頭痛的事情,向同學、朋友查詢信息是第一條路。第二條路是在附近的社區巡視,見有For Rent或For Lease(招租)的招牌就去敲門或記下電話號碼。第三條路是在學校佈告欄及社區報刊上找租房信息。其他方式包括上網及去房地產管理公司查詢,都是可行的途徑。租房不宜離學校太遠,上課費時多也失去與同學聯繫機會。租房時要打聽管理公司好壞,亦應仔細看合約,以免受騙或搬出時被不合理地扣押金。

  9. 生病求醫談保險:通常學校會要求學生買最基本的學生醫療保險,保費較低者自付額就比較高。一般保險是保生病住院的高額開銷,事實上國外許多公立及教會醫院中,都設有社會服務部門,幫助照顧低收入的民眾。至於牙科眼科的診療,假牙眼鏡的配製,往往是基本保險不包括的。國內的醫療費用遠遠低廉過國外,所以儘量在出國前或回國探親時解決。

  10. 買車可得耐心挑:在北美汽車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沒有車要請人接送或自搭公車,都十分麻煩。但是擁有自己的車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新留學生大都先購買二手車,是根據當地報紙等媒介中的信息,而且多半買的匆忙,往往出現很多問題。在此建議買車不要急,最好要有懂車的人提供意見,合適的好車要有耐心比較才可選到。如果可能的話,儘可能選較新較好的車,價格當時也許較高,但是考慮其安全性高,節省耗油,修理費用少,到最後折舊後還有價值,可能還比較划得來。

  第三部曲:苦盡甘來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沙漏--一個留學生的見證

  陳波口述/蔡越採訪

  你問我在美國的留學生活難不難?叫我怎麼回答你呢?

  我在美國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語言問題。我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加州大學讀碩士。我的TOEFL考了六百多分,GRE考了兩千一百分,照理說不算低了。可是一進課堂,尤其是頭幾堂課,幾乎聽不懂教授在講什麼。-是因為我像很多理工科學生一樣,閱讀能力強,聽和說的能力差;二是教授們本身也常常帶口音,不是帶外國口音,就是發美國東、南、中部口音。

  我本來是很沮喪的,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要是教授都帶口音,那就剛好証明即使是口語能力不強的人,也能夠在學術上有建樹,而且照樣進入美國主流社會。從此我振作起來,努力參加各種課堂討論。雖然我的口音仍然比較重,但是我態度積極,又能用學術上的水準彌補語言上的缺陷。我發現我的教授和同學並沒有人嘲笑或輕視我。相反地,他們認為我是一個外國人,有口音是很正常的,雖然我的頭一兩次的課堂發言,他們沒有完全聽懂。但兩三次後,他們了解了我的口音“体系”,就很容易聽懂了。

  我在美國的第二個難題是想家,想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外加姑叔姨舅。那時還不知道可以在各個代銷店裡買電話卡,往國內打一分鐘只要一毛錢。我用的是長途電話公司,五毛多錢一分鐘,不敢多打,兩星期才打一次。也不敢多說,只能告訴父母,我在美國過的“特好”,還有“老美”照顧我呢。

  這是真話,這幾個“老美”是附近教會派到我們學校“蹲點”的。我去學校報到的頭一天,就有一個美國人用中文問我,是不是大陸來的。我說是,從此就成了受照顧的對象。那幾個美國人每週帶我們幾個大陸學生去超市買菜,教我們開車,給我們提供各種有用的消息,還帶我們外出郊遊和燒烤。

  既然每個週末和假期都有地方可去,有活動可參加,我慢慢也就不那麼想家了。當然,他們也很希望我和他們討論信仰問題,可是,我覺得信仰問題對我來說不急,可以等有空兒的時候再考慮。我是從來就相信有神的,但這個神是不是基督教的上帝,我沒研究過信仰,也不覺得跟我有什麼關係。其實不僅是對信仰,就是對其它的理想、主義、体制我都覺得無所謂--我們這一代人,又有誰對這東西在意呢?記得1991年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政治課測驗卷中有一道問題:“你願意選擇哪一條道路?”可選擇的三個答案是“(A)走社會主義道路,(B)走資本主義道路,(C)哪條能致富就走哪道”。結果幾乎是全班同學都選了(C),“哪條能致富就走哪道”。氣得政治課老師大罵我們“無恥”。

  所以每次這幾位美國朋友要和我討論信仰,我都能迴避就迴避。逼急了,就說:“I don't care”(“我不在乎。”)他們一直想找出我信不了的原因,常常問我,心中是不是有什麼疑難問題沒有解決。可他們問來問去都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本來沒有什麼梗在心頭的問題,我只是沒那個感覺。

  我碩士畢業後開始讀博士,暑假的時候回國相親,娶了一個學工程的女孩子,算是解決了我在美國生活的另一個問題。她一到美國,就從內心接受了基督信仰。每當我們之間發生了爭執,她就到教會和姐妹會尋求支持和安慰。這個姐妹會,是教會內女士的組織,我覺得其作用有一點兒像國內的“婦聯”。但不同的是,姐妹會並不偏幫女士,也聽我的申訴。比如我太太剛來美國時常常和我鬧離婚,說她嫁給我是因為不了解我,我們的婚姻純粹是個“誤會”。姐妹會的人就用聖經裡的話勸她,告訴她婚姻是神聖的。教會的牧師也來給我們上婚姻輔導課,要我們學習“彼此相愛,彼此尊重,互相遷就”。我們聽進去了,真有用。

  去年年初,那個當年在報到處問我“是不是大陸人”的美國人,我最要好的美國朋友,決定去中國教書傳福音。臨走前他問我,願不願意受洗。我還真為難了。我不忍心讓他失望了這麼多年後,還要再失望一次。又想到我太太雖然決了志,為了等我卻一直沒有受洗,“你不受洗我就不受洗,我不受洗就不快樂。我不快樂你能快樂麼?”她還這麼“威脅”我。我終於和她一起受了洗。於是,按照教會中的朋友們的說法,我的“人生最大的難題”--信仰問題,也算是解決了。

  我從此開始了每個星期天做禮拜,每個星期五晚上去團契的“基督徒生活”。雖然我的太太一直還是很傷心,認為我是迫於壓力受洗,信得“不清楚”,但我倒是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變化。我過去對信仰基本無所謂,對聖經內容採取“三不政策”--不反駁、不討論、不思考。用我太太的話是“懶死了”。現在既然已當了基督徒,就不能採取這樣不嚴謹的態度了。我開始比較認真地聽牧師講道、看聖經和參考書,也和大家討論問題。

  去年年底,我開始寄簡歷、找工作。有一個在外州的科技大同學問我,現在經濟不景氣,會不會找不到工作?我脫口而出:“上帝管我的明天。”話音未落,我突然意識到,不知是從哪一天、哪一個時刻起,我已經真的信了上帝了!

  我現在已在西岸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我從來不後悔來了美國,因為這裡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雖然為了適應我也吃了一些苦,可是那些苦,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捱得過去的,捱過去後,就是一片新天地。回想這五年的留學生活,就像我太太擺在櫥房裡的沙漏,雖然有艱難的瓶頸,可只要你堅持著滴下去,時間一到,設計者設計的美妙音樂就會為你響起。□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