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晚飯

          臨 風

  至少在加州,許多學區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婚姻破碎的家庭。既然事業是不能犧牲的,那麼就只有犧牲家庭幸福了?

  在中國,雙薪家庭(即夫婦皆工作領薪水)是天經地義的,年幼的孩子通常都由祖父母看顧。在美國,雙薪家庭的普遍化還是這廿年的事。記得在八零年代初期,一位好友的妻子去公司求職。公司的主管公然表示,女人應當留在家中照顧孩子,服侍丈夫。

  然而,這幾十年來,女權已經大為提高。就白領階級來說罷,男女不但在任用上平等,在薪資上平等,並且在昇遷上也平等,尤其在“論功行賞”(meritocracy)的加州。另外,許多大企業更是努力爭取專業女性,給長時間產假,容許員工有時在家中工作(telecommute),或是上部份時間班(work part time),或是公司附設托兒所。可以說,今天的大企業都在儘可能幫助員工,減輕子女年幼給他們造成的負擔。

  為了男女平權,為了提高生活,今天雙薪家庭已經成為美國大多數家庭的模式,也是多數華人家庭的模式。但是在美國不比在國內,大多數人不但家中沒有長輩的協助,工作量更是非常沉重。許多人每天上班十二小時,週末還要加班。有時為了出貨,還得另外超時趕工。事業成就成為人們心靈最大的追求,工作成了人們生活的中心。對比之下,家庭不過是工作之餘的小逗點。家的角色,從溫暖的避風港和培育下一代的堡壘,變成了夫妻照面,安排托兒,協調時間的旅館。廿年前,台灣社會上曾呼籲父親要回家吃晚飯。今天,我們可能要呼籲母親也要回家吃晚飯了。

  當然,我們會說,這一切還不都是為著家庭,為了下一代?我們若不趁著年輕時多幹一點,多賺一些,將來怎能讓孩子過得舒適,上一流的大學呢?這是我廿年前的心態,也是今天許多年輕家庭的寫照。在接受這個現狀的同時,也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事實罷。

  至少在加州,許多學區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婚姻破碎的家庭。既然事業是不能犧牲的,那麼就只有犧牲家庭幸福了。因為工作緊張,夫婦沒有時間培養感情,相互諒解。在生活的高壓下,油盡燈枯,情感耗竭,沒有能力再付出了。因為生活中的優先次序的顛倒,家庭的不幸福成為了必然。

  孔夫子當年責備只在物質上奉養父母的人,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用在今天的話說:“現在的人以為養育孩子就是讓孩子穿得暖,吃得飽。養貓、養狗不也是這樣?若是沒有言傳身教,那與養貓、養狗又有什麼分別呢?”

  子女的教育是非常專門的學問,要求雙親高度地協調一致。它不該是一種被動的反應,而是一種主動的、有計劃、有目的的過程。它不祇是知識的教導,而且是品格的薰陶。也因此,雙親的身教遠重於言傳。如果父母親無法自我節制,孩子很少能自我節制;父母親如果前後不能一致,孩子很可能就反叛性強。兩個筋疲力盡,心不在焉,毫無準備的父母,若能教出好的孩子,那也是奇蹟了。

  美國學校教育師法杜威,非常開放,不灌輸單元價值。這種形式自有其一定的優點,但也有嚴重的缺點。因為文化與價值的多元化,使得孩子所受的影響(例如音樂、書刊、毒品和性)、可能受到的傷害,是許多父母意料不到的。

  在校年齡的孩子,受同學影響的程度(peer pressure)遠大於父母。父母一方面應當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多了解情況;一方面要在家中花時間,不但成為孩子的榜樣,更成為孩子知心的朋友,引導孩子的發展。否則,孩子迷失的可能性會很高。那時便悔之晚矣。

  這種投入,不是找電視或是鄰居作保姆,或是多買玩具就可以代替的。今天熱衷於事業的父母們,願意如此付出嗎?□

  編者註:根據美國社會安全局和人口統計局的資料,從1951年至1997年全美雙薪家庭由23﹪上升到62﹪。到了1998年,在25到64歲的婦女中,有80﹪的女性擁有付薪酬的工作,與男性的91﹪相比,距離不遠,且此比例每年仍在增加之中。可見得上文所指的雙薪(或雙職)家庭,在美國業已十分普遍。歡迎讀者回應本文,並提出具体建議。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