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

          王蘭馨

  我知道將有一個白日的昏暗終結,太陽會向我最後一次告別。

--- 泰戈爾《採果集》

最後一課

  米奇(Mitch Albom)是一個成名的体育新聞記者,每天為追逐体育名人的新聞而忙得不可開交。他上節目、寫專欄,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可謂名利雙收。也因為如此,他犧牲了以前想成為音樂家的夢想,犧牲了與家人朋友共處的時間,也犧牲了十六年前,大學畢業時曾對莫瑞教授許下要繼續保持聯絡的承諾。

  一直到無意中從電視上看到對莫瑞教授的專訪,才知道這位當時與他情同父子的老師竟然得了不治之症。那是一種叫做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簡稱 ALS)的病。它像蠟燭芯一樣,把人的神經熔化掉,剩下身体就像一灘蠟。這種病常從腿部發作,逐漸往上蔓延。無法控制大腿肌肉,所以人再也無法站立。人會無法控制軀幹肌肉,所以你再也無法坐直。最後蔓延到肺時,人將窒息而死。

  目前醫學上對於這種病仍然束手無策,任何人得知自己患這種病時,都知自己已被宣判死刑。而莫瑞這位教了三十五年書的教授,對得這病的反應竟是:“我要以死亡作為我生命的計畫。我要研究死亡,把它當做一本活教材。研究我如何緩慢步向死亡,觀察我身上發生的事。”

  米奇想起了他對這位老師的承諾。他應該去探望莫瑞,否則再也沒有機會了。他的工作有多忙碌,從他工作的底特律到莫瑞所住的波士頓有多遠,此時不再是藉口。

  他終於來到了莫瑞的家。原本只是來探望一下,以履行十六年前對莫瑞的諾言。幾個小時後,他就將搭飛機回底特律,回到原來的工作與生活。沒想到這次的重逢,竟開始了米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門課,也是莫瑞一生所教的最後一課。這門課,每星期二上一次,地點在莫瑞家的書房窗邊,課程稱為“生命的意義”。

  沒有課本,但涵蓋許多的題目,包括愛、工作、家庭、年老、寬恕及死亡。沒有講義,教材就是老師的生命。

  沒有作業或畢業論文,只有米奇將他和莫瑞交談的內容記錄下來,書名《相約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1999年由邁克傑克森(Mick Jackson)導演拍成電影,傑克雷蒙(Jack Lemmon)及漢克亞薩里亞(Hank Azaria)領銜主演。

  也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葬禮。

  這堂課只有一個學生,就是米奇。但是,每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都成為莫瑞教授這最後一堂課的學生。

暮鼓晨鐘

  電影中的莫瑞教授坐在書房的輪椅上,稀疏發白的頭髮覆蓋著削瘦憔悴的臉龐。窗外可看見一小株芙蓉,粉紅色的葉子落地紛紛。

  莫瑞教授的眼神仍然閃爍著亮光,他的聲音仍富有磁性。他問:

  “米奇,你是否找到一個可以分享心事的人?”

  “你對自己問心無愧嗎?”

  “你是否做了你想做的人?”

  一個個問題如暮鼓晨鐘重重地敲著米奇的心靈,讓他不得不捫心自問,他到底怎麼了? 這十六年來,為了更多的薪水,放棄了多少的夢想,他的日子填得滿滿的,但大半時間仍覺得不滿足。

  “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

  “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知自適。你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

  莫瑞教授是說到做到的。在他生病之前,他就有自己的生活文化:討論小組、和朋友散步、在哈佛廣場教堂跳舞。他推動一個“溫室”計畫,讓貧窮家庭也能得到心理健康服務。他寧可花時間吃東西及欣賞大自然,也不浪費時間看電視。他建立人際活動的小天地,談心、交往、關懷,這些讓他生活盈滿。

  莫瑞的談話對米奇而言,好像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可以在忙碌混亂的生活中,慢慢理出一個次序來。

  隨著莫瑞病情的加重,他愈來愈依賴別人照顧他的生活。最後他甚至連大小便都需要別人幫他處理。一個人最基本的隱私,也都被剝奪了。然而他說:“依賴別人並不是一件羞恥。當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也完全地依賴別人。有人幫你洗澡,有人抱你起來,有人幫你擦拭,那時並不覺得羞恥。每個人都知道如何當一個嬰孩,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嬰孩,對我來說,只是回想起如何享受它。”

  “於是我開始享受我對別人的依賴。當他們把我翻過去,在我屁股塗上藥膏以防止紅腫發炎,我覺得很享受。或當他們擦拭我的額頭,或按摩我的腿,我享受極了。我閉上眼睛,沉浸其中。這些感覺讓我似曾相識。”

  這觀念對人們而言實在是一大挑戰。文化告訴我們,我們願意幫助別人,但我們也必須獨立自處,依賴別人只有顯示自己的軟弱。但若有一天,當我們已經軟弱到必須完全依賴別人時,如果還是要求自己凡事自立,那內心充滿的只有羞恥感、無力感、無價值感而已。然而,這世界上竟然還有一種人,在這時候把接受別人的幫助當成是一種享受。七十八歲的莫瑞,施之於人時,他是長者,受之於人時,他是嬰孩。

老年之美

  談到年老這個題目時,莫瑞說:“我一點也不羨慕年輕,很多年輕人來見我,帶著他們的掙扎、心酸、對生命的絕望,痛苦到幾乎要自殺……除此之外,年輕人也不懂智慧,他們對生命瞭解甚少。你若不知生命是怎麼回事,這樣過日子又有什麼意思?”

  “所以,我擁抱年老。年老不是衰老,它是成長。一般人喜歡追逐年輕,代表著對生命不滿意,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你已找到生命的意義,你會想要繼續向前,而不會願意重新來過。你想要看得更多,學得更多,你等不及要到六十五歲……如果你一直不想變老,你就會一直不快樂,因為你還是會老的。”

  這種說法,實在令人欣賞。

  莫瑞告訴米奇:“如果你接受了你隨時可能死去的事實, 那麼你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爭強好勝。”

  “你現在花這麼多時間所做的事,不見得是最重要的。你必須多花一點時間做一些有關心靈的事。”

  “連我也不知心靈成長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我確定我們少了些什麼東西。我們太過重視物質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卻不能滿足我們。”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不是很消極地說自己會死,而是很積極的清楚認知自己將死,所以可以活得更好。”

多面鑽石

  人生像一顆多面切割的鑽石,從正確的角度看去,是如此晶瑩剔透、熠熠閃亮。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鑽石的形狀,或平滑、或凹凸,但我們可以決定看鑽石的角度。生命的河流順著生老病死的河道,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態度來面對。

  同樣的日暮西山,有人看到的是消極無望,有人卻看到積極燦爛。同樣的風燭殘年,有人活得灰暗枯槁,有人卻活得璀璨光彩。原來我們生命如何,不在於順逆平厄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境遇。如果我們永遠從那個灰暗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生命,那麼我們看到的自己的生命,不過是一顆毫不起眼的石頭罷了。

  《相約星期二》整部電影也不斷地提醒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在米奇身上我們好像也看到自己熟悉的身影,在忙碌的生活中打轉。我們的生活有時好像也是半睡半醒一樣,追逐著不甚重要的東西。我們有時也會為電視上的商品廣告而心動,為頭上冒出來的白髮、臉上出現的皺紋而煩惱。我是否滿意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我對心靈的追求,是否更甚於對物質的追求?什麼是暫時的?什麼是永久的?在短暫有限的人生中,我,究竟要什麼?這正是這部電影要我們自問的。

  “死亡”像一個篩子,過濾掉生命中的雜質,留下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但我們是要等到死亡向我們招手時才開始想這些問題嗎?還是趁著健康,主動預備?因為,一如莫瑞教授所說:“一旦你學會如何面對死亡,你就學會如何活著。”□

  作者現在美國洛杉磯律師事務所工作。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