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 予 圖/張煌緒
今生再好,不過曇花一現、好景難長。神雖然不可見,卻比可見的世界更為真實、更為美好、更為可靠。信心如同一台電視機,將神所啟示的豐盛生命和榮耀天國,五彩繽紛地呈現在眼前,讓你“看見”。 牛頓是十七世紀偉大的科學家,對于物理、天文和數學都有卓越的貢獻。他所創立的力學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這些定律雖然是描述物質世界的規律,但對于我們考慮有神無神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啟迪。 一、慣性定律 慣性定律,即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物体在外力總和為零時,將一直保持均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意即,在這一條件下,靜止的物体繼續靜止;運動的物体,則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這一定律的偉大,在于指出了動與靜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變之處,糾正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錯誤觀念,即認為物体之所以運動是由于力的作用。 嚴格說來,這一定律是無法用實驗証明的。因為即使外力的影響等于零,也不可能提供無限長的軌道,將實驗無限地持續下去。 無限好像一道天塹,使人難以逾越。宇宙、人生似乎都循著有限的軌道──歷史有限,人生有限,宇宙有限,理性有限。歷史之前還有故事嗎?人生之後仍有生命嗎?宇宙之外別有天地嗎?理性之上更有悟性嗎?人要插上什麼樣的翅膀,才能夠超越有限、飛向無限呢? 無限好像一個謎,困擾著古今哲人、學者。亞里士多德在其《物理學》一書中,認為物理學家有責任去探究:(1)無限是否存在?(2)如果存在,無限是什麼? 他分析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等學派的觀點,試圖從物質、物質的屬性和可感知的大小等方面,証明無限的存在,卻是不能。但他清楚知道,如果假定無限不存在,又將導致許多不可能的結果。進退兩難的他無奈地說,無限是潛在的,而不是實在的。 有限的人類,面對無限,明智的做法是正視其存在,而不試圖証明或否認。這正是大多數科學家的態度。伽利略認為無限並非不合常理,只不過遵從不同的法則而已。牛頓與尼布萊茲創立的微積分,則將無限在數學上的應用,推向新的高峰,成為數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從此無限在數學國的地位更加鞏固,雖然哲學家仍不時地對其身份是否合法提出疑問。 數學家沒有証明無限的存在,即使要給它下一個大家一致同意的精確定義,恐怕都難。但如果因為無限難于定義又無法証明,就將它趕出數學王國,對于數學及其相關科學的打擊之大,將如雄鷹折翼。 同樣,神作為宇宙中的“無限”,也是科學既不能証明,也不能証偽的。對于神,唯有憑信心接受或不接受,如同科學家憑信心接受或不接受無限。數學少了無限是不完全的,人生離了神也是不完整的。 雖然神的存在不能用科學、理性去証明,但如果假定神不存在,則必然導致許多荒謬的結論,如哲學上的荒謬主義、虛無主義等等。如果至善的神不存在,人為什麼還要持守美善呢?如果道德沒有一個支撐的理由,持守道德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道德只是相對的,將來的人看現今的道德,是否會覺得迂腐可笑呢? 若是我們能憑信心承認神是無限的,神的慈愛、智慧、能力都是無限的,我們就必得承認,神遠遠超出理性和想像。明白神的無限性,就不會用初等數學去試圖理解他。 牛頓謙虛地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你若相信,神便是站在高山之巔,藍天之上。從此,地平線不再成為局限,有無盡的高瞻遠矚;死亡線不再成為大限,是永遠的出死入生。 藉著信心的翅膀,人能夠衝破牢籠,撲向神無限永恆的懷抱,在聖潔的藍天自由翱翔。憑著信心的飛躍,理性能夠衝出狹隘的死水,歸回智慧悟性的源頭,在真理的大海任意遨游。從此,有限連于無限,死河變為活水,天塹成為通途。 二、加速度定律 加速度定律,即牛頓第二定律,描述外力與物体運動變化的因果關係,即物体運動狀態的改變起因于外力的作用。狀態變化是結果,而外力作用是原因。 所以,當我們看到物体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如蘋果從樹上落下,就知道有外力作用在其上。 一切變化皆有其因。同樣,萬物之始亦是變化,即從無到有的變化,因此必有一因。比如一台電腦的產生,一本新書的問世,乃至宇宙人類的起源。 現代科學發現宇宙不是永存的,而有一個開始。那麼宇宙萬物之始,其因是什麼呢?科學家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有一個驚天動地的開始。但是這樣一個井然有序的宇宙難道是未經設計的嗎?這樣一個具有理性和道德的世界,難道是出于無理性、無道德之因嗎?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宇宙萬物和人都是神造的(《創世記》第一章)。在有宇宙以前,神已在那裡,設計好天地萬物的模式;在有歷史以前,神已在那裡,撰寫著亙古神奇的故事;在有人類之前,神已在那裡,製定了道德倫理的規範。 然而有人難以接受神的存在,于是要問:“如果人是神造的,那麼神又是誰造的呢?”這個問題看似順理成章,其實不然。聖經卻是告訴我們,神是無始無終、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3:14)。如果不相信神是自有永有的,就必然要相信自然(至少大爆炸所需要的能量)是自有永有的。也就是說有一個外在于這個宇宙的自然,是自有永有的。如果這樣一個自然的自然是可能的,那麼自有永有的神為什麼不可能呢? 另外,如果神是無限的,那麼神就不可能是被造的。亞里士多德有一句話說得很正確:無限不可能有一個來源,否則無限就不再是無限,那來源就成為其限。無限既不能被造,也不能毀滅。 再退一步說,如果因為人是被造的,推出神也一定是被造的,那麼有兩種可能: (1)非循環過程。假定有一造神者,然而造神者又是誰造的呢?依此類推,我們可以一直問下去。既然“無限”已被否定。那麼推下去總有一位不是被造而是自有的。所以神自有永有並非不可思議。 (2)循環過程。比如說,神造了人,人造了電腦,而電腦又反過來造了神。顯然事實不是這樣,神若造了人,必先于人,人卻受限于時間,所以這一反覆的循環過程不能成立。 所以,我們可以相信,有一位自有永有的神,智慧的神,獨一的造物主,是宇宙萬物之因,卻沒有什麼可以成為其因。 三、萬有引力定律 蘋果從樹上落下,幾千寒暑,春來秋往,人們視而不見、見而不怪;聽而不聞、聞而不問。唯有牛頓慧眼獨具,透過落体看見引力,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這一定律,我們雖然看不見地球對蘋果的引力,但地球的引力場卻是充滿周圍空間,使蘋果落下,也使月亮升起。如今,蘋果依然落下,明月依舊升起,故知地球引力仍在,雖然我們依然看不見。 是故,有人說,如果我看見神,我就相信,是太過自信了。人眼有限,不能看見的情形太多: (1)瞎眼──在靈魂問題上,人常常是瞎眼的。不過,如能認識到這一點,心眼就打開了,就能“看見”自己罪惡,知道需要上帝的拯救(《約翰福音》9︰41)。 (2)黑暗──如果沒有光,一片黑暗,當然就看不見。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那不肯跟從耶穌的,就是在黑暗中一無所視的人。 (3)不透明介質──我們讀聖經,心裡卻是剛硬不信,就難以明白,好像蒙著帕子,看不清楚聖經在講什麼。(《哥林多後書》3︰13) (4)分辨率有限──太遠或太小都看不見。沒有人看見宇宙的邊緣在哪裡,也沒有人看見科學家所說的基本粒子。科學家自己也沒有見過。有誰是看見了,才相信這些基本粒子的存在呢?對信仰也是如此。 (5)敏感度有限──所有的電磁波當中,人眼可見的只是非常狹窄的一段。如果我們面前有一台接收靈敏的電視機,就會看見原來眼前那透明的空氣中,竟然隱藏著千奇百怪的圖像,傳遞著光怪陸離的信息。可想而知,我們周圍不知道還有多少信息,我們看不見。 (6)不看──對基督教懷有成見和偏見,不屑一顧,找出各種藉口閉目不看,當然就更不可能看見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情形。如心不在焉,走馬觀花,視而不見。于是只見現像不見本質、只見枝葉不見根本:于是只看見世人最終都走向死亡,卻看不見這背後是什麼力(律)在起作用,不明白原來是罪的律使人不能自拔、自救,至終滅亡。 更有甚者,還會產生錯覺,誤把表像當作本質,影像當作實体。人常常急功近利,看現世比永生更重要,看地上的事比天上的事更重大,就像看月亮比星星要大得多一樣。甚至認為今生就是一切,井口就是全部的天空,天堂不過是自欺欺人、毫無影子的事。 于是,賺錢迫不及待,卻無暇顧及永生。不想一想人的生命其實不在自己掌握之中,還有多少時日,將要面對那看不見的另一個世界? 君不見,明麗的白日使人近視,看不見燦爛的群星;耀眼的金錢使人迷目,看低了永生的價值;紛亂的世像使人蒙蔽,看不清靈魂的實際;屬世的知識使人盲目自大,看不見自己的無知,反將神的智慧看為愚拙。 總之,眼見有限,有虛,亦有誤,甚至有詐。但如果我們的心敞開,心靈的眼睛就打開了,就能夠“看見”自然中處處留下了神的指紋,如同牛頓能夠“看見”那不可見的引力一樣。聖經告訴我們,“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所以從可見之物的奇妙、萬物運行之不紊,就應該明白這一切背後,有一位智慧全能的上帝創造和管理。 當心靈的眼睛打開,就能夠明白,原來可見的只是現象,是暫時的,而不可見的才是本質,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8)。今生再好,不過曇花一現、好景難長。神雖然不可見,卻比可見的世界更為真實、更為美好、更為可靠。使我們能夠看見那不可見的,就是信心。信心如同一台電視機,將神所啟示的豐盛生命和榮耀天國,五彩繽紛地呈現在眼前,讓你“看見”。 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作者來自江蘇,現在美國德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