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孝楫 文 |
事奉上帝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主耶稣曾对彼得说:“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路》22:31)。撒但要拦阻我们事奉上帝,不甘心我们被主得着,它制造许多陷阱危机,要把我们困在其中,要使我们偏离正路,要把我们从事奉的路上筛掉。我们必须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时刻仰望主的保守,以免落入魔鬼的圈套。因此在事奉上帝的路上,我们必然会面临许多考验。 首先要面对的考验就是我们事奉的动机,我们应该常常自我检验我们事奉的动机是否纯正?事奉不是自我表现、一展抱负的机会,更不是感情用事,兴之所至的发抒。事奉是上帝救恩的目的,是蒙恩者的责任,得救者的权利,也是我们向主报恩的机会。事奉更是我们因真正认识上帝和 永恒的计划,而顺服上帝的呼召,献身给 ,任 调度、让 使用的一种人生态度。 动机是事奉深层的基础,动机若善良,纯正,合主心意,事奉就蒙主喜悦。动机若不单纯,藏有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黑暗,则根基已经腐蚀,外面表现得再亮丽也没有用处。圣经上记着“末日必有许多人对主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主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2-23)。主对那些自认为有轰轰烈烈作为的传道者如此的判决,能不令我们这些有心服事主的人,心生警惕吗?主耶稣的教训中,多处指出错误的事奉动机,对门徒们告诫再三,务要避免。
一、利益的诱惑 主耶稣强调“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财利之意)"(《太》6:24)。保罗更直接说:“不可为利混乱上帝的道"(《林后》2:17)。在事奉中,我们避免不了“利"的试探,有时有金钱的诱惑,有时作抉择时常会以私利为考量。 例如:在旧约列王时期,北方以色列国倍受敌国亚兰王的欺凌,而亚兰军的元帅乃缦,罹患了大麻疯,遍寻良医未能得医治,其妻的小使女(系掳自以色列国)向主母宣称,撒玛利亚的先知可医治其主人之病。乃缦大张威势来到以利沙的门前,以利沙打发一个使者,命乃缦到约但河中沐浴七回。乃缦闻言大怒,拂袖而去。经其手下劝告遂赴约但河沐浴七次,其大麻疯果蒙医治。从此他知道普天之下唯以色列的上帝是真神。再三求以利沙收下金、银、衣服等礼物。但以利沙却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不受",乃缦只得离去。 然而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那时先知的仆人原是先知职份的传人,将来要接续作先知的。如:以利沙原是以利亚的仆人,是服事以利亚的,见《王上》19:21。)心里却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贪财竟还敢指着耶和华起誓,可说胆大包天、肆无忌惮。以先知继任者的身份,执意要贪取那蹂躏以色列之敌国元帅之财物。事后又否认所为意图蒙骗主人以利沙,终于落至自己及后裔均被“乃缦级"的大麻疯所沾染,以致祸延子孙,且断送一生事奉前程。其如此悲惨结局,我们不能不引为戒。(见《王下》5:1-27) 他与以利沙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利沙是事奉永生的耶和华,而基哈西是事奉金钱财利。他们两人的起誓已看出此中端倪,基哈西仅提到“永生的耶和华",而以利沙却是说“所事奉永生的耶和华",两者之差判若云泥。求主保守我们在事奉中不要有谋求私利的念头,那会使我们的事奉破产,失去上帝的同在与喜悦,事奉也会失去意义与价值。 六十年代,在我甫加入校园团契之初,同工每月均支领固定薪资(每月台币1200元,合美金30元)。然斯时台湾经济贫困,校园团契所收奉献入不敷出,每月财务报告均为赤字,同工内心甚为沉重。校园财政赤字,同工却领固定薪资,有违信心原则。经过祷告交通,同工们一致决定要求校园团契修改同工薪资制度,希望将固定薪资改为不固定的生活费,大家一同凭信心仰望主。 1966年4月全省同工会时,同工们提出此要求,未料主持会议的张明哲伯伯竟然失声痛哭,同工们面面相觑,不知闯了什么大祸。张伯伯说:“我早就希望你们事奉主凭信心,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但我自己是台湾大学教授,有一份固定的薪水,又凭什么要求你们这些初蒙召,才起步的年轻传道,付这么大的代价,凭信心跟随主呢?可是当你们自己主动提出凭信心生活时,我被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同时我爱你们如同己出,知道校园团契的财务制度一修改,你们以后的日子必定十分艰苦,我心中真的很舍不得"。语毕同工们与他一同在哭声中祷告感恩。校园团契遂修改财务制度,效法内地会(OMF)的精神,制定了全职传道同工信心生活费供应原则如下: 不固定--校园团契每月收到的奉献,按优先顺序支付各项事工费用,剩余款项则平均分配给同工,凭信心而无固定的生活费。 不分年资--不论年资,每位同工都是一样的生活费。另有子女生活及教育费的供给,年长同工医疗费的补助。为要让校园团契大家庭的同工,都有一样的生活水平,学习同心同工、彼此相爱。 不论职位--无论是新进同工,或是资深负责的主管,生活费都一样。因职位并非地位,只是职份不一样,并无地位的高低。 不分学历--学历只是事奉的工具,而非高人一等的条件,所以学士、硕士或博士,生活费并无二致。 不按恩赐--若同工有讲道恩赐,无论应邀在国内或海外讲道,所有讲道之奉献,均交回校园团契统收,不属个人所有。因此应邀讲道时可排除任何私利之诱惑,可真心、全心事奉主。 我们相信我们都有人性的软弱,以上制度帮助同工们事奉动机更单纯而不受污染。我们并不以为这些原则是绝对的标准,也不认为它适合所有的教会团体。但校园团契行之已近四十年,众同工皆以为美。
二、权位的陷阱 争权夺利,人性使然。争权柄、争高位,在教会团体中亦时有所闻。主耶稣曾指责文士和法利赛人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太》23:6)。保罗论到自己的情景却说:“上帝将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如同定死罪的囚犯,被藐视,遭逼迫、受毁谤,被视为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9-13)。若我们知道献身事奉主,是要走保罗这样跟随基督的窄路,没有权势,没有地位,我们还愿意事奉吗?主耶稣最后一次赴圣城耶路撒冷的前夕,再度向门徒宣告 将被钉十架,未料死的苦难即将来临的时刻,门徒约翰及雅各的母亲,竟在此时恳求主耶稣,安排她的两个儿子将来在主的国里,分别坐在主的左右,引来其余十个门徒的不满与恼怒。主耶稣的回答却是“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意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意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0-28)。主耶稣即将承受十架苦难,门徒对主的受苦受死置若罔闻,却只顾争权卡位,令人哀叹。主耶稣斩钉截铁的宣称工人之路就是“放下权位,甘心为仆"。 校园团契同工在服事的配搭中,各有不同的职份,但没有权位的高低。在我之前的两位总干事,卸任后分别调往台中及高雄地区事奉。我曾任总干事九年,二十三年前卸职后,转任训练部主任,现已交棒。目前尚有二位卸任总干事继续在校园团契服事,这就是工人之路的精神。只问上帝所托付的使命责任,而没有职位高低的念头。所以在校园团契的工作调配,较为自由,可纯粹就恩赐与需要作考量,不必有同工职位升降的顾忌,这是多么美好的配搭模式。 回想当年甫卸下总干事之职,曾接获一位主内长辈来电关切,他很紧张地问:“你出了什么事?"我觉得十分奇怪,答以“我并没有出什么事",他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下台了'?"令我啼笑皆非,摇头叹息。原来“权位意识",似乎也主宰了教会事奉的潮流。因有权位的意识,当然也就有升降的分别。“事奉世俗化"是事奉者的悲剧。我们若以为教会团体中的权位是代表一种自我的成就,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必然是职位高升,就沾沾自喜,职位降低,也就闷闷不乐。如此一来,属灵事奉也就面临破产了。 我们在一个教会团体中事奉,因系人的组织,必然有各种不同的职份。职份只不过是为事奉主,并且是为服事人。人所看为高的职位,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耀武扬威,而是为了服事更多的人,作更多人的仆人,没有什么可夸耀的。若没认清此观念,职份就会变成权位陷阱,事奉失焦,后果不堪设想。求主赐我们戒慎恐惧之心,一步一步紧紧跟随主的脚踪向前行。
三、虚名的迷思 “美名"是很令人羡慕的,美名就是好名声,这是信徒本来就该渴望的。初期教会拣选管理者或执事,“好名声"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徒》6:3;《提前》3:7)。好名声是一种生命品质所流露出来的美好见证。在教会中,大部份的信徒不太会有权位之争,更不会想图什么个人私利。可是好名声却是人人都想获得的赞誉,很多人都希望被人称赞为“好爱主"、“好属灵"。若名实相符,也就罢了。若名不符实,就是虚假。“虚名"反而惹人生厌,也不讨主的喜悦。难怪保罗警告腓立比的信徒“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腓》2:3)。 初期教会时期,圣灵预见耶路撒冷教会将大遭逼迫,因而早早感动信徒将田产家业都卖了。所卖的价银都交给使徒,大家学习凡物公用。如此大逼迫临到,信徒被迫离开耶路撒冷时,不致两手空空地逃难。在此圣灵运行作工的浪潮中,众人都顺从圣灵的感动,将一切都变卖献上。亚拿尼亚、撒非喇这对夫妇,将所卖之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却蒙骗使徒,让使徒以为他们是完全献上。圣灵那时赐彼得有洞察心机的能力,指责他们夫妇“撒但充满你们的心,你们如此作不是欺哄人,而是欺哄上帝,欺哄圣灵"。使徒并未强迫信徒卖田产房屋,是圣灵感动各人甘心主动要出售献上的。而且若不愿全献,也可以只奉献一部份。可是他们夫妇舍不得全奉献,却想获得“完全奉献"的美名,遂以欺骗的方法获此“虚名"。他们的罪就是“自己没有那么好",但却假冒,让人以为“他们那么好"。因同心试探主的灵以致先后倒毙,以欺骗的手段欲谋得虚浮的荣耀,至终却落到死亡的结局,能不引为鉴? 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属灵,但是总要装出很属灵的样子,让人以为我们真的是那么属灵。其实我们很在意吃亏了,受欺了,但是却假装不在意,让人以为我们心胸宽大,灵性很好,与人无争,其实我们的内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走上了心口不一、虚有其表的路。“虚假欺骗"是“美名"最讽刺的敌人,因为“美名"贵在真实,若其中含有虚伪欺骗的成份,那反而是“丑名",令人避之惟恐不及。 想有好名声是非常好的,若不从提升内在生命品质的路着手,不愿付出敬畏上帝、顺服上帝的代价,只想走小路,抄捷径,鱼目混珠,甚至有意无意以欺蒙的手法,混得教会中美名的称誉,应是事奉主的人最可怕的堕落。主耶稣经常斥责法利赛人的就是这些作为,他们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3:5)。主常说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喜欢故意将善事行在人前。爱站在十字路口祷告。禁食时故意脸带愁容,就是要得人的荣耀,要得人的称赞,却不为上帝所喜悦。主耶稣不惜揭穿他们的真面目(《太》6:1-8,16-18),以免有人跟着他们的虚伪,走到偏差的道路。虚名是一种类似粉饰的坟墓般的迷思,它会断送了我们事奉的前程;偏差错误的事奉动机,只会带来悲惨的后果。 有时,我们工作的成效并不理想,但我们会有一种试探,要以不实的报导把工作的果效夸大,让人以为我们的工作很成功。我们避重就轻地把工作失败的情况掩饰起来,只强调并夸大似乎较为成功的一面,以获得事奉成功的虚名。甚至在一面倒的灵恩风潮中,多少人根本没有被圣灵充满,但在一种若无灵恩经验,就易遭到轻视,会自认为是次等基督徒的氛围与压力下,就不自觉地走上追求外在热烈表现,人为仿冒圣灵工作的行径,真是令人心痛不已。真正圣灵充满是一种舍己无我的境界,是人人都当渴慕的。而人为假装圣灵充满却是高抬自己,也是自欺欺人,更是欺骗上帝的一种恶行。我们对于在事奉中的虚伪,必须深恶痛绝。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劝戒再三,他说“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11:3)。愿我们靠主持守事奉动机的纯正,讨主的喜悦。
默想: 一、事奉主,是一条很不容易的路,请思想可能要付的代价。你准备好你的心,要承受吗?请写下你自己的心志。 二、过去事奉的经历中,你或许面对过不少考验,请写下所学到的功课、所得着的益处,并为此感恩。(
作者曾任台湾校园团契总干事及训练部主任多年,现已退休,但仍在世界各地讲道,并为《海外校园》特约讲员。本文摘自中国学人培训材料,领导系列中的《工人之路》,2003年十二月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