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今日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 |
张路加 |
大学生为何疯狂? 今年二月,年仅22岁的云南大学生物科技专业的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与同学发生矛盾,将四名同学在三天之中,一一残杀,并把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自己则开始逃亡。 一个月后,蓬头垢面的他,在海南三亚落网。同年6月,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批准,他随着一声枪响而伏法。 “马加爵事件"震惊了全国,成为媒体、网路及市民们一时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天之骄子"们心理素质的严重关切:杀人、自杀──大学生们为何疯狂? 的确,从去年喧腾一时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到让人闻之色变的天津医科大学马晓明杀父;从今年一月,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刀刺招工办两名干部,将其中一人杀死,到今年五月江西医学院2000级在校生薛某,一小时内在大街上连捅七人,致其中两人死亡、五人受伤;从今年五月,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的上海留学生罗海明,狂刺同校研究生陈婷120多刀致之身亡,再到今年七月间肯塔基大学研究生张栋,杀死其女友顾岩后上吊自杀…… 一起起血腥的杀人剧,从国内上演到国外。今日的“马加爵"们,几乎是前赴后继,层出不穷。这些“社会菁英"如此“大开杀戒",令人不寒而栗。其背后,正折射出今日大学生们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
半数大学新生陷入“迷失" 据1998年,针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6.5%。而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比男生低;来自农村和县镇的学生,又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更为严重。且时至今日,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近六年来,一直在进行大学新生心理调查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王建中教授,也承认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逐年严重。 据今年五月《扬子晚报》的报导,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适应不良、抑郁、强迫、焦虑者,约占总数的30-60%。而根据湖北大学心理卫生协会,对武汉地区12所高校、800名大学生,所作的心理状态抽样调查表明:大一新生从“陷入旁徨迷失"到“走出困境",32%的学生需要3-5个月,54%的学生则需要1-2年时间,另有14%的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 由此可看出,有将近70%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约一半时间是陷在“旁徨迷失"中。这就难怪他们当中许多人会频频失常,做出疯狂的举动来了。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在休学、退学的大学新生中,由于心理疾病而导致休学、退学的,已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缘何大学生成“心理高危群"? 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研究中心马老师的介绍,环境变化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相对于之前在家庭中被照顾,大学生需要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处理人际关系、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处理得不好,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然而深一层来看,大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虚脱",和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是分不开的。这一代大学生多有过如此的经历:寒窗苦读、试场淘金,最后还要在科学殿堂里纯化,才可能成为“天之骄子"。然而,在他们的辛苦奋斗的传统道路旁,却还有另一条成功之路:市场间穿梭,钞票滚滚来,手拿大哥大,开着奔驰车,成为商界“大款"。哪条路更具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昨天还是“骄子",今天却已不怎么吃香了。在“眼花花、心乱乱"中,许多大学生们都开始“虚脱"了。这种心理准备不足引起的惶恐,导致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另一种病症是所谓的“心理营养不良"。单一的“成功人士范例"宣传,让许多学生患上“发财妄想症"。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盼望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达致成功。比如做“枪手"代人考试、考试舞弊、非法传销等等。而当他们的“发财梦"破灭时,许多人便不能自制地走上了仇视、报复社会的不归路。 社会上日益追求的高消费舒适生活,也让我们的学子们兴起了“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的想法。“潇洒活一回"的新潮消费理念,及互相攀比的风气,让许多大学生潮水般地加入到“负翁"一族,人尚未走出校门,已欠了一屁股的债。 而这些“大负翁"们,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发生在今年四月的广州版“马加爵"案主角林某、陈某,绑架杀害其同班同学,便属此类。
今日校园“商业化"严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谘询研究中心马老师直言,心理问题的形成和表现,有内因也有外因。大学生入校之前,人格基本上已经稳定,会不会爆发心理问题,跟大学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而今日的各大学,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益,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扩招",以致许多学校人满为患。为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各高校又纷纷买地置业,资金和精力绝大多数投向“学生扩招"和“地盘扩张"这两大项目。 教学和管理等软体建设,则出现严重滞后,甚至出现下滑。上课由小班变成了大班,日常管理由学生会代替了辅导员。学生与老师互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一个自律性差些的学生,就会像一棵小草般,在大学校园中自生自灭,其结果多半可想而知。
社会“大校园"环境恶化 香港《文汇报》一位作者杨剑龙,在评论“马加爵"事件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马加爵事件的背后,固然有着中国教育问题、社会心理问题、贫富不均问题、人格异化问题等等,但许多媒体对此的“英雄化"追踪报导,以及社会中的种种怪反应,如有人为此雀跃,有人激动,有人狂欢,有人藉此而扬名……则折射出今日中国社会的道德沦落。 在极端个人化的社会中,在忽视伦理道德准则的社会中,主持公道、仗义执言,被视为多余,损人利己、追求刺激,被看做乐趣。这就出现了种种是非不分的现象,把助人为乐看做傻瓜行为,把仗义执言看做多管闲事,而一个残忍的杀人犯也被披上“英雄式"的外袍。这十足反映出今日社会这个“大校园"的环境,恶化到了何等的地步! 心理学教授杨眉强调说,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焦虑",即所谓担心自己的行为,有悖于社会道德而产生的一种焦虑,通常表现为羞耻感和自责感。但今天缺乏“道德焦虑"的大学生却不在少数。“实际上,有些大学生缺乏道德焦虑是有社会根源的,即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一种道德自律。" 而缺乏道德焦虑的人,通常很难自我控制,也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举动。
正本清源思活水 背负着沉重心理包袱的学子,你愿不愿意听听信仰对你的呼唤:“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你愿不愿意将心门打开,让信仰的清泉活水来冲洗你的心理之渠、滋润你乾渴的心田呢?□ 主要参考资料: 1. 贾舒:〈大学生缺乏挫折承受力和道德焦虑〉,《中国青年报》,2002.3.20。 2. 《搜狐视线访谈》:〈杀人、自杀──大学生为何疯狂?〉,2002.3.19。 3. 〈大学生心理也毕业了吗?〉,《生活时报》,2003.7.22。 4. 〈关注大一新生的心理调节〉,《扬子晚报》,2004.5.25。 5. 〈大学生越来越多“大负翁"〉,《厦门晚报》,2004.5.24。 6. 〈大学生讨债未果杀人,广州版“马加爵案"告破〉,《大洋网》,2004.5.1。 7. 刘吉涛:〈大学生“落聘杀人悲剧"值得深刻反思〉,《正义网》,2004.7.2。 8. 杨春兰:〈代人考试,非法传销,大学生是怎么了?〉,《人民网》,2004.7.3。 9. 〈专家点评“南昌大学生杀人"事件〉,《法治晚报》,2004.5.20。 10. 杨剑龙:〈“马加爵事件"竟披英雄色彩,凸现社会道德沦落〉,《中国新闻网》,2004.4.30。 11. 〈留美中国留学生杀女友后上吊〉,《中国新闻网》,2004.7.3。□ 作者来自上海,现为“播种者国际协会"中国事工部负责人。□ 编注:请读者在今后三个月内,为本文所提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代祷,恳求福音的真光照亮大学生心灵中阴暗的角落,归向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