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mClone案看诚信危机 |
文/熊璩 |
诚信并不是一种处世的技巧,或是一种崇高的观念,或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手段。……它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内化的生活习惯和价值。 |
视角的差异 如果我们到监狱,向受刑人作调查,问问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是坏分子,我想不到百分之一的犯人,会认为自己存心想干坏事;而我们去问问华尔街丑闻案中那些被起诉的头头,他们也都会说,自己是为了股东的利益而着想。 安容丑闻案的主角,安容公司的前执行长肯雷(Ken Lay),曾在案发前接受采访(注1),说他十二岁时接受耶稣为救主:“我一生都强烈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也感受到他在指引我人生的道路。"在谈到他的信仰原则如何影响他的领导方式时,他说,公司的最高价值就是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其次,就是要求,“每个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操练绝对的诚信(Integrity)原则"。 绝大多数在商业诚信上出问题的执行长和财务主管(安容、世界通讯、泰科、Qwest,等),在出事前,都认为自己存心良好,于公司有大功,甚至还自以为挺有“诚信"的。这种“视角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ImClone的例子 “ImClone系统公司"的创办人瓦克萨博士(Sam Waksal),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及着名的免疫学专家。在2001年,他所研制的Erbitux,极有希望成为治癌良药,因而以廿亿美元的高价,与必治妥(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成交,成为当年最红的生化公司。 与必治妥成交三个月后,有一天,必治妥的一个高级主管通知瓦克萨博士,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FDA)正准备拒绝Erbitux的申请。并非药物无效,而是FDA认为数据不足,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 在得到此内部消息后,他把将近五百万美元ImClone的股票转给女儿,让女儿替他卖,免得自己这样的内线交易被察觉。他也同时通知其他家人和好友卖出手上的股票。 当CBS的记者问他(注2),“你难道不知道当票值大幅升降的前后,《股票交换管理中心》(SEC),会经常抽查买卖者亲戚的名单吗?" 他回答说:“如果我去仔细想想,我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当时我有没有想到呢?肯定是没有。我非常不尽责。"其实,他是心存侥幸:“我以为自己不会被逮到。" 而且,当2002年初,政府开始调查他及亲友买卖ImClone股票的内情。为了遮掩自己的罪行,瓦克萨又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来替自己开脱,以至于越陷越深。 于是,他成为华尔街第一个入狱的白领名人。他的好友Martha Stewart也因此案被定罪。 整个2002年的暑期,几乎成了“欺诈的暑期"。安容和世界通讯案的爆发,使美国整个股市受到严重的震撼。因为华尔街肥猫的贪赃枉法,许多投资大众一生的储蓄付诸东流。人人都义愤填膺,瓦克萨博士顿成众矢之的。 抄捷径成习惯 瓦克萨博士从华尔街宠儿到监狱囚犯的故事,不但使人吃惊,也值得借鉴。 像他这样如此受人尊重的人,究竟是怎样走到今天这个光景的? 他告诉CBS的记者:“我并没有事先筹划,要作奸犯科。我想,我是太自负了,竟然以为自己可以走捷径,没有去把细节想清楚,没有考虑到后果。"似乎,成功、和追求成功的欲望,权力、和权力所带来的好处,让他养成了走捷径的习惯。 “我可以坐在那里,一边想自己是世界上最诚实的执行长,一边又在抄捷径,同时还在为自己辩解,认为自己是不拘小节。我总以为,自己不必为所做的事负责。" 事实上,瓦克萨博士有一长串“伦理健忘症"的历史。他经常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或是篡改事实,或作假欺哄。他几次被学术机构解职。他一位以前的同事描述他:“对瓦克萨博士而言,走捷径就像是抽鸦片。" ImClone公司的董事会,虽然对瓦克萨博士的所作所为略有所闻,但由于他在公司的地位,却不敢正面对抗他,更是助长了他的气焰。 当他被逮捕,戴上手铐的时候,他终于感到走投无路,看着自己从一个被尊敬的学者,沦落成一个罪犯。尤其惭愧的是,他为了保护自己,居然牺牲了八十岁的老父和不经事的女儿,要他们犯法,替他作伪证。 在他开始服七年牢狱之前,他对记者说:“我非常害怕,也非常难过。但愿时光能倒流,使我能够在2001年底那段时间,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是一念之差 如果我们仔细地瞧瞧,这些在商场上出现诚信危机的主角们,可以说没有人是恶棍出身。相反地,甚至好几个在案发前,多次被《商业周刊》选为模范主管。他们身担公司大任,受人尊敬;兢兢业业,甚至跟我们升斗小民一样,常常加班,希望把公司业务做好。 然而同时,他们为了粉饰业绩,不惜作伪;又自以为功劳大,总认为公司亏欠自己,应当对自己破格奖赏。 他们违法作弊,都是老早有预谋的吗?我看未必。那么,他们的失脚,都是一念之差吗?我看也未必。他们可能都像瓦克萨博士,不是不晓得诚信的原则,甚至也认为自己是个有操守的执行长或是财务主管,但是为了成功,为了要赢,或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就不惜走捷径。这样的行径,加上自大,往往带来了始料非及的后果。 内化的价值习惯 让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有这样走捷径的倾向呢?我们会不会总是以为自己用心良好,只是因为情形特殊,所以不必按着牌理出牌? 笔者所接触的某美国名校,因为中国学生申请表多数不实,而检查特别严格。又听说,因为国内某名校学生特别自私自利,不尊重美国校系及指导教授的权益,不再考虑招收此国内名校学生。这种现象,反映出国内什么社会现实呢? 无论是在职场、商场、官场、社区,或是在教会,我们许多人往往会为了个人眼前的利益,牺牲了整体长远的利益,只是我们或许没有机会掌握大权,制造超级丑闻罢了。 比如,我们会不会为了业绩、成效,不惜走后门,送或收红包?我们会不会因为贪小便宜,而不惜投机取巧、违法犯纪?我们会不会因为“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就说自己的国情特别,讲一套做一套?我们会不会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就分裂民族感情,或是操作玩弄权术? 诚信并不是一种处世的技巧,或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手段。它不像电源开关一样,可以随意开关。它是一种内化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换言之,它是世界观的产品,是源于对自我的确定,对他人权益的尊重,或对造物主的敬畏。 一个以成功、亮丽的绩效数字为唯一目标的人,是无法在节骨眼上忽然有诚信的表现的。瓦克萨博士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或决定,乃是他长期以个人成败,以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必然结果。 今日企业的需求 传统企业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员工严格控制。但进入知识社会时代,企业经营需要的是“创新",必须让员工自主,给他空间。企业品德就成为一种无法量化的竞争力。 今天,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人才会成为企业最大的资产或者负债。因此,人才的品德可能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人品攸关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所谓“诚信"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品德"的重要部份,代表前后一致,表里一致的行事原则。因此,它的意义包括:正直,诚实,公平对待劳工、商家,尊重少数(弱势)族群等。 美国德州仪器前总裁兼执行长佛瑞德 布希,对诚信的定义还包括:“当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而无法达成承诺时,必须尽可能通知对方,解释未能达成的原因,并竭尽所能去减少对方的损失。"(注3)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也曾说(注4):“我们的经营理念,一共有十项。首先是`商业道德'。"他认为:“`商业道德'代表公司的品格,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也是执行业务时必须遵守的法则。" 对所谓“高度职业道德"是什么,他表示:“第一,我们说真话。第二,我们不夸张、不作秀。第三,对客户我们不轻易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必定不计代价,全力以赴。第四,对同业我们在合法范围内全力竞争,但绝不恶意中伤,同时我们也尊重同业的智慧财产权。第五,对供应商我们以客观、清廉、公正的态度进行挑选及合作。如有任何人拿回扣,我们非但开除,而且是要起诉的。在公司内部,我们绝不容许贪污。不容许在公司内有派系或小圈圈产生。也不容许`公司政治'(company politics)的形成。 " 关于用人,他提到:“至于我们用人,首要条件是品格与才能,绝不是关系。在我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好的道德等于好的生意'(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 换句话说,诚信帮助公司树立一种公正、诚恳、光明的形像,建立了外人对公司的信赖。失去了信赖,也就失去了公司运行的基本支柱。这与数年前,商界普遍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帮股东赚钱,其距离是多么大呢!当然,一个长期亏损的公司无法存在,但赚钱已不再是唯一的目标。这应当也是华尔街风暴以后,商界共同的体认。 逆境见真章 我们的社会崇尚英雄,每个人都想做史瓦辛格,都想“成名立万",为众目所仰。然而,真正的“汉子",往往在逆境中才得见真章。“诚信"的薰陶,固然可以由适度奖惩制度来鼓励,更是长期言传和身教的结果。诚信的品格,首先要具备不畏权势和逆境的勇气,和顾全大局的正气。这种勇气和正气的获得,是无法从自我中心的生活态度中取得的。它往往建立在不执着于个人得失,对人生充满信心的世界观上。在人生的坎坷旅程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这一点上,我想,基督徒或许比较能够了解。并不是我们基督徒比别人坚强,而是因为我们信的是耶稣基督,他教我们去爱,即使受到拒绝也不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像圣经中的诗人一样说: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诗篇》15篇) 有些人用基督教的信仰作护身符,点缀心灵的宁静;有些人用些宗教的行话,制造虔诚的假象。但唯有真正对上帝心存敬畏的人,才能真正的诚信。因为诚信本来是敬畏耶和华的副产品。否则,就如没有源头的水,是会枯竭的;又如没有高阔视野的眼,必会迷茫。□ 注: 1. 参考Saint and Sinner, Christian Century, 2002年5月22日。 2. "Sam Waksal, I Was Arrogant",60 Minutes, CBS News, 2004年6月27日。本文背景资料多从此处和其它新闻网站收集。 3. 李玮:《企业新伦理运动,全球开跑!》,《远见》杂志第216期,2004年6月。 4. 张忠谋,《远见人物论坛》演讲,2002年1月。□ 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