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虹 |
日前再讀蘇文峰牧師公元二千年所寫〈當務之急--評估海外中國學人教會〉(註1),心中思潮起伏,願以個人自六十年代起參與美國華人教會事奉的一些体驗,也試論當前美國華人教會的困境與出路,以供各牧長同道參考。(註2) 北美近數十年的福音工作,在大幅度來說,是承接五、六十年代港、台的學生復興運動。在此廿年間,大批港、台青年歸主,其中不少留學美加,開創了蓬勃的北美大學查經班運動。隨著信主的人數增加,學生畢業後又進入專業,新類型的美國華人教會乃應運而生。 自1978年中國開放以來,大陸留美學人不斷增加,經歷1989到1993年的“基督教熱時期”(註3),不少留學生更毅然皈主。因此,自九十年代起,我們常見中國學人教會相繼成立,成為美國華人教會的新景象。 美國華人教會類型 從七十年代起,見諸美國的華人教會可分下列各類型: A型--傳統的華僑教會 此類教會為數不多,大都設立在較大的華埠。特色是歷史悠久,宗派背景及社區味道濃厚。成員為早一代華人移民,加上土生代及少數海外留學生及專業份子。不少A型教會,隨著港、台、中留學生逐漸增加,也于七十年代後逐漸溶入學生與專業人士,給教會注入不少生機。A型教會,若不隨時移勢易而轉型為B或D型教會(見下),勢必逐漸衰微。 B型--七十至八十年代興起的華人教會 此類教會初期成員均是港台留學生,有些是從查經班發展而成的自立教會;也有的是依附現有的中、西教會或經植堂而成。成員有: a. 留學生及專業人士; b. 早年移民(尤其位處華埠的教會); c. a和b的移民父母或子女; d. a和b的土生子女(ABC,American-born Chinese)(註4)。 C型--中國學人教會(註5) 此類教會多數是在九十年代早葉成立。據蘇文峰牧師(註6)指出,有四種“出生模式”:由中、西教會增設普通話堂而成;由中、西教會植拓或認領分堂而成;也有自華人教會轉型為學人教會,或直接從中國學人查經班成立的獨立教會。中國學人教會成員有: a. 大陸學人學者; b. 由學生身份轉為永久居留或美籍華人人士; c. 近期大陸移民(各類簽證持有者,其中不少是勞工,甚至是非法移民); d. a、b和c的移民父母; e. a、b和c的土生子女。 D型--ABC自立或獨立教會 此類教會來自華人教會植堂產生,也有因ABC與OBC(海外華人)不和,教會分裂或由ABC牧師自行植堂而成。ABC教會成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土生代,間或有其他族類人士參加。ABC教會也有轉而為亞裔教會者。D型教會所用語言純為英語,基本上是以美國文化為主,因此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B、C型華人教會的特色與困境 以數量計,現時的美國華人教會當以B型與C型為最多。 B型教會--六十至七十年代興起的華人教會,具有下面的特色: 1. 不論出生成因是什麼,此類教會的權力與領導往往是在專業人士身上; 2. 具多種語言文化,然以港、台文化為主導; 3. 土生代成為次文化; 4. 以單語(粵或國語)開始轉為雙語(加英語),不少後來更轉為三語(粵、國、英語); 5. 不同程度地建立ABC事工;其中亦有發展成亞裔事工者。 困境: 1. 溝通及運作高度困難,程度與能用語言之多寡成正比; 2. 早期移民,因文化程度與語言隔闔,常被忽視; 3. ABC往往被視為二等公民;大多數教會因適應能力不足,或培植不週,仍不能興起其土生代; 4. 主任牧師角色艱巨,甚難勝任(註7); 5. 土生牧者更是鳳毛麟角;流失率高,也難忘是華人教會(註8); 6. 教會複雜度太高,常因處理不當人事問題而筋疲力盡,失卻重心,以致忽略當務之急:傳福音與造就信徒! 7. 各語言事工,常因調適不當,或忌妒結黨而誤會百出,引至分裂頻頻。(註9) C型中國學人教會特色: 1. 因出生年日尚短,多數學人教會仍以單語(普通話)為主; 2. ABC事工或未開始或在舉步維艱階段; 3. 權力與領導多在學人身上,但因近年大陸勞工人士大量湧入,C型教會亦漸多元化; 4. 若是獨立教會,則溝通較為簡易,運作亦較為順利; 5. 若是依附多語華人教會,則較少有自主權;必須依賴母堂。 困境: 中國學人教會,尤其那些近年才開始的單語教會,運作肯定較為簡潔。然而其他成立已久,又若已有了自己的土生代事工,或是依附多語華人教會者,其困境可能與大多數的B型教會相同。C型教會卻具有下列的特殊困難: 1. 學人流動性大,長線領導常感不足,也有青黃不接狀況; 2. 大陸學人因與海外社會隔離多年,適應能力不及港台華人,因此易生爭執; 3. 視野也較狹窄。對教會傳統及民主体會不足,以至對一些基本觀念(如教會觀,差傳,屬靈領導,順從,金錢奉獻等)常有不健康的看法; 4. 近年大陸勞工湧入,沖淡了原來以學人學者為主的教會,徒增溝通及牧養的難度; 5. 因起步遲或語言能力不足,大多數學人教會還未認真地面對土生代的需求;或覺大為頭痛,不知如何開始! 6. 缺乏成熟同工,尤其是具大陸背景的牧者。 何處是出路? 綜觀B、C型華人教會的特色與困境,可見兩者共同面對下列三個主要的困難: 1. 文化、語言、組織過于複雜,以致溝通和管理困難重重,增長緩慢。 2. ABC事工常被忽略,或仍未開始,以致自斷ABC靈命培育及孕生的機會。 3. 傳道人的來源短缺,尤以土生代為甚,大陸背景傳道人次之。 如要有效地對應上列困難,美國華人教會或應向下列方向努力: 1. 勇于尋找、嘗試簇新的或另類的行政組織架構。 美國的多語多文化華人教會,在複雜程度上是所有美國異族教會之冠(註10)。假若教會身處華埠(加上華埠特有的文化),複雜度簡直令人咋舌,乃傳統的單語單文化教會行政架構(如港台教會)所不能應付。若一味堅持以港台方式去處理美國華人教會問題,後果必然是一塌糊塗!(註11)聖經開始教會組識的教導只屬原則性,不必堅持什麼“山上的樣式”(註12)。因此,為求出路,除了加強合一,同心事奉等等的觀念教導與培養高度溝通及運作透明度外,還應大膽地嘗試另類運作模式。近年某些華人教會已開始推行“平衡事工”精神,甚至“學院模式”。所謂“平衡事工”是強調各語言事工(國、粵、英語)的自主性。教會在同一異象及認同基本方向下,給予不同語言事工大幅度的運作自由,好處是: a. 減低溝通的難度及精力的消耗; b. 提高各語言事工的向心力,運作效率及二自(自体,自治)力; c. 以致它們能同時高速成長! 教會的合一不再是靠組織及架構來維持,而是以共同的使命與異象來持續。 除了“平衡事工”外,有些教會更上一層樓,走所謂“學院模式”(Academic Model)。這些教會不設“主任牧師”。各語言事工由自己的同工會負責,並以該語言事工的一至多位牧師為領導。 傳統的“主任牧師”一職改由“牧師團主席”擔任(類似大學的Academic Dean,乃從教授團中輪流選任)。此模式的好處是在各語言事工間保持高度平等平衡,使之互相等重。權力不在主任牧師一人身上,而是以團隊運作,群体決策為主。教會的最高屬靈領導落在由牧師、長老及執事組成之“董事會”身上。權力得以平分,決策經領導們設定,必能獲得大多數信徒的支持。再者,為著使教會的運作更為健康,組織不宜太過繁複。B、C型教會,假若仍停在雙語階段,應該慎重考慮是否要轉型為三語教會(加增粵語或普通語聚會)。(註13) 2. 刻意並長線建立土生代事工 ABC事工乃關係華人教會的生死存亡,實不容忽視及耽延。華人教會必須及早從兒童主日學及青少年團契入手,差派教會中英語最靈光,及對土生代最有負擔的人負責。盡早設立土生代崇拜並聘任英文牧者,讓他們自由地統籌事工,並給予充份的擁有權(ownership)。在處理及建立ABC事工上,當以尊重、信任、及早交捧為準則。教會若在“平衡事工”的精神下運作,加上父母輩的細心愛謢及培養,土生代當可自然生長及茁莊。 3. 積極培養及助長未來牧者及領袖的產生 華人教會必須積極支持神學院事工,長線關懷未來傳道人的成長。以金錢支持神學院及學生,也應關心神學課程的實用性。在個別教會中,亦應鼓勵有志青年奉獻,設立“奉獻團契”,積極栽培及支持之,與此同時,教會更應考慮設立長老,印証弟兄姊妹中的屬靈領袖,培養之成為忠心有見識的僕人,與牧長們共同擔負教會屬靈的餵養。健康的長老制可以幫助教會的成長及延續性(continuity),不致于因主任牧師離去而完全崩潰!此外近年不少愛主的平信徒先後提早退休,此亦是一批十分可造之材,教會為何不好好地去起用他們呢?(註14) 總結 無論是教會的組織体制,培養土生代或建立未來傳道人與屬靈領袖,都有賴華人教會的牧者長執們群策群力,同心合作。美國華人教會若要真有出路,還待領袖層關心見誠,多方資詢,共同面對及分享經驗。本文作者的個人洞見只希望能引發各人的一些回應。願恩主祝福美國的華人教會,阿們。□ 註: 1. 見《進深特刊》第八期,p. 20(2000年9月)。 2. 作者自六十年初因學業與工作關係,曾走遍六州(CA, OR, IL, TX, IN, PA)在超過七間不同的華人教會事奉,並積極有份于建立其中三間教會的土生事工。本文是作者多年的体驗與思考的表述。 3. 見蘇文峰,〈海外中國學人事工鳥瞰(二)〉,《舉目》第二期,p. 32(2001年5月) 4. 為方便表達,作者在此選用ABC一詞,代表美、加、歐、澳、紐、日等土生代,並無對土生代不敬之意,還望察諒。 5. 有趣的是,六十至七十年代自港台留美學生甚少以學者學人自稱;所成立的查經班或教會亦未有自寓為學人XX,但自八十年代大陸學生留美潮起後,卻忽然冒起了學者學人之稱,未知何故? 6. 見蘇著〈當務之急〉于《進深特刊》第八期,p. 20(2000年9月) 7. 要勝任美國多語多文化華人教會的主任牧師,傳道人要通曉三種以上語言及四至五種文化;能言善道,精力過人。除起碼的神學訓練外,還要長袖善舞,長于管理,講台供應充沛,並要有高深的學問,才能駕馭會中的眾多碩,博士們。 8. 土生牧師流失率高已經不是新聞,有教會花上五、六年仍未能找到合適的ABC牧師。此乃當今華人教會最大挑戰之一。 9. 據說南加州的二百多華人教會中就有過半數是因分裂而成。這是作者今年三月在羅省親耳所聽。 10. 比起美國的韓裔或日裔教會,華人教會實在非常複雜,這當然是與中國兩岸,中,台,港,加上澳,星的“分裂局面”有關。 11. 因此,美國華人教會是不宜從香港或台灣徵聘牧師傳道。傳道人若對美國文化沒有深厚認識,加上語言不通,又怎能有效的與ABC溝通及牧養美國多語、多文化的華人教會呢? 12. 某中國自立非宗派教會于數十年前便曾高舉所謂教會的“山上樣式”,以為所有忠于聖經的教會必須沿用唯一的形式去治理。 13. 現時的雙語教會(粵,英語或國,英語)沒有必要加添第二語言聚會,徒然倍增教會的溝通及管理難度。某東岸教會在1989民運期間,有感神的帶領而開始大陸學人事工,如今已發展成近二百人聚會。然而教會本身的複雜程度卻有增而無減,運作十分困難。 14. 單就作者個人所認所知,就有超過廿五位五十餘歲的愛主兄弟姊妹滿心熱誠地提早退休,為的是要“把最好的時光獻與愛他們的主”。請問教會將會如何栽培及起用他們?□ 羅天虹博士乃一提早退休的專業人士,曾在大學教生物,退休前專職藥物資訊管理及分析。羅弟兄曾任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之美國副拓展主任”,有多年學生工作及教會行政管理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