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瑤瑤 文 |
她看見餐館裡漸漸多起來的人和一碟碟熱騰騰的菜。真的,她肚子餓了。可她不敢亂花一分錢,因為每一分,她都要攢著,攢著交她的學費。 |
第一次國際旅行 當這班波音747平穩地降落在波士頓的機場時,瑤瑤從機身窗口看去,燈火輝煌一片,心中感慨萬分。此刻的她,就這樣忽地遠離了自己熟悉和熱愛的故土親人, 跟著身邊的他,踏上美利堅的土地了,要重新開墾一片屬于他們的土地。 那個他,叫牛頓,他們是在大學期間認識的。那時候,瑤瑤常背了畫夾去野外寫生,他就悄悄地跟去,躲在一邊靜靜地等。牛頓大學畢業後就跟著九十年代初出國留學的時代潮流,遠渡重洋地去了美國留學。 前幾天才不遠萬里地從太平洋的那邊,趁寒假的日子飛回來看她。忽地,她這就跟著這個剛成為新郎的他,飛越太平洋,去了地球那邊的那個叫美國的土地。 到了他們住的校內宿舍。牛頓早已約好了一群朋友來。他們烹飪了一桌豐盛的晚宴。大家見面,彼此認識,寒暄了一陣子,晚飯後,大家散去,就算是喝了喜酒。 第二天,清晨,瑤瑤醒來時,已不知是幾點鐘,她拉開窗簾,向外望去,真的,天很藍很藍。牛頓領著瑤瑤參觀了他的校園,典型的古羅馬建築,高大雄偉的巨柱和穹頂,每個柱子的頂端又採取“哥林多”式的雕刻作為修飾,雄偉而壯觀。看著這來來往往的莘莘學子腳步急匆匆地穿梭在校園內,瑤瑤的內心充滿了渴望,羡慕和崇敬。 這一天,瑤瑤見識了銀行的自動取款機,路邊豎著的汽車停泊自動記時器,校園裡隨處可見的飲用水龍頭,乾淨整潔的公廁,超市裡各種不曾見過的蔬菜水果,等等。最讓她大開眼界的,當然是圖書館裡取代一箱箱檢索卡片的全自動電腦檢索系統。她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興奮。她還認識了不少牛頓的老師同學,參觀了牛頓的實驗室。當然,這天,她練的最多的英文是“Nice to meet you”。 第三天醒來,牛頓已不知去向。瑤瑤喊了幾聲“牛頓,牛頓?”沒人應,這才看見桌上留的字條:“親愛的,我去學校了,醒來後,自己熱牛奶。”原來,牛頓已顧不得倒時差,迫不及待地又投入緊張繁忙的學業中了。瑤瑤就這樣在家裡睡懶覺,倒時差,為牛頓烹飪可口的飯菜,等他放學回來。 第四天,瑤瑤步行到附近的一個家俱店去。她覺得他們缺少個床頭櫃,僅有的兩把椅子也不配套。于是她決定步行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家俱店看看。真的,每樣東西都好貴,而且還得再乘八,才等于當前的人民幣值。想想,他們目前所有的生活費,就是牛頓那每月一千一百來美元的獎學金而已,去掉每月必付的六百五十美元的房租,以及水、電、電話、醫療保險、汽車保險,留給他們的生活費已經所剩無幾。那嶄新的床頭櫃,對當前的他們無疑是巨大的奢侈品。 回家後,瑤瑤找了塊漂亮的花布,罩在了包裝電視機的紙盒子上,擺在床頭,倒也不失床頭櫃的功能。再美美地擺上從國內帶來的小鬧鐘。至于不配套的兩把椅子麼,在她看完了家具店以後,就再也沒想法了,只要能用,倒也無妨。 晚上牛頓回來,她第一句就問:“喂,你就沒發現咱家多了點什麼嗎?”自然,最後是在牛頓的稱讚聲中結束了他們一天的對話。
孤獨在家的滋味 瑤瑤每天的生活就這樣在家裡度過了。日復一日的,為牛頓烹飪可口的飯菜,等他放學回來。開始的幾天,倒還可以。幾個星期後,她覺得周圍的一切是這樣的孤寂。剛認識的幾個中國人,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去了,孤伶伶地,留下她一個人在家裡,背單詞,又乾澀,又枯燥,看著那一本本TOEFL和GRE的書,她覺得前面的路好長好遠。 瑤瑤的心空蕩蕩的,怎麼也靜不來。這難道就是很多持有F-2簽證(學生配偶簽證)的人,常常說的,什麼彷彿生活在丈夫的陰影下,完全失去了自我價值的那種滋味嗎?她心裡亂極了,真不明白,新婚的自己,就這樣辭去在大陸的工作,以配偶陪讀的身份,隨著新婚的他來到這個異國他鄉,就真的要這樣陪他讀書,卻從此失去了自己嗎? 當然不能,無論如何,自己也該算是個知識份子,大學畢業後,在市設計院有著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定要先過語言關,準備入學考試,申請學校。可是這麼多的複習資料該從何下手,又到什麼時候才能讀完,才能開始申請學校,才能……?今後的路該從何起步呢? 剛剛開始的婚姻生活,她要適應,要從家裡的嬌嬌女變成賢妻;剛剛踏上的這塊異國的土地,所有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化,她要適應,試著要從每天的電視新聞中開始鍛煉聽力……。她開始覺得每天的生活枯燥又艱苦。 她攤開紙筆,給父母親人們寫到:“此刻的我,是如此地想念同說中國話的親人們!……”
最節省的搬家法 瑤瑤和牛頓決定搬到校外去住了。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將要搬到學校附近的一所三室一廳的老房子裡去,和同校的另外兩個單身學生共同分租。這樣他們的月租就一下子由每月的六百五十美元減縮到三百美元。房子雖然老點,面積也小些,可是還不算離學校太遠,步行二十分鐘就可以到牛頓的實驗室,而且地址是在校車經過的地方。晚上或天冷的時候,他們可以乘坐半小時一班的校車。 搬家的時候,他們捨不得租U-Hual, 那種美國人專用來搬家用的箱形卡車。兩人辛辛苦苦的,好不容易,才把那張雙人床墊搬上了他們那輛小Nissan車的車頂,並用繩子結結實實地捆住。他們也不得不把書桌拆開,成一片一片的板狀,裝進車裡。瑤瑤小心地收藏起每顆連接的螺釘,準備重新組裝。就這樣,來來回回好幾趟,他們才把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都搬過來。累了一天,兩人都筋疲力竭。 看著那正坐在地上聚精會神地在埋頭組裝書桌的牛頓,瑤瑤心裡一暖,心中有一種生命的溫馨流過。她遞了杯水過去給牛頓,柔聲說,“歇會兒吧。” 不一會兒,勝利完成任務的牛頓大聲宣佈說,“大功告成了!你的值萬貫的破家!嘿,快過來試試吧。” 正在廚房整理鍋碗瓢勺的瑤瑤,迫不及待地過來,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真棒, 英雄。”看著家裡基本一切就序,兩人欣慰地微笑著,緊緊擁抱。此刻的他們,彷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伴侶,他們擁有恩愛的小家庭,擁有同甘共苦的配偶,擁有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在這套小房子裡,瑤瑤和牛頓必須與另外兩戶共用一間廚房,共用一個水龍頭,一個冰箱,一個電爐,甚至一間狹小的廁所。好在大家的時刻表並不十分衝突,也還彼此体諒。只是他們住的這間臥室又小又熱,放下一張雙人床,和他們僅有的書桌, 就真的只剩下落腳的地方了。可是,瑤瑤和牛頓似乎一點也不在意,他們對他們的新家可以說是滿意極了,因為的確為他們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洋插隊”的感覺 同時,瑤瑤也開始努力打工攢學費。在一個飄著飛雨和冷風的日子,瑤瑤在Boston近郊,沿著那條叫Brookline的街道上,一家挨著一家的中餐館問過去,又一次接著一次地被拒絕。她有些沮喪。天,轉眼就黑下來了。有客人陸陸續續地走進這條繁華街道上的餐館。走了一下午,她肚子真的有些餓了。藉著餐館內柔和的燈光, 她看見餐館裡漸漸多起來的人和一碟碟熱騰騰的菜。真的,她肚子餓了。可她不敢亂花一分錢,因為每一分,她都要攢著,攢著交她的學費。 她心裡知道,對于他們這群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不可能依靠父母的經濟供給,也不可能享受美國政府的教育貸款。她必須拼命讀書爭取獎學金或者必須省下每一分錢去支付那筆昂貴的學費。 片刻,只是片刻,她的腦海裡閃過黑白電影《三毛》中,那個小流浪漢三毛在大上海繁華街道上某家餐館櫥窗外流連的片段。但她沒有自卑自憐,一點兒也沒有。她只深深吸了口氣,因為,她有她的夢。 不久後的一天晚上,瑤瑤真的收到一個餐館來的電話,說讓她明天開始來做Waitress,就是那種餐館服務員。第二天,瑤瑤興沖沖地去了那家中餐館。從此,開始了她的中餐館打工生涯。剛開始的時候,還真有點不適應這種從早上十點半做到晚上十點半的体力活,不適應這種別人吃飯的時候自己餓著肚子,要等到下午三點吃午餐、晚上十點吃晚餐。 不適應這種“洋插隊”時要放下從前的自尊驕傲打粗工的心態。不過,每天晚上拿回家的那幾十美元,是對她一天辛勞的最大報酬和安慰,每一分她都小心地存進了她自己的Tuition Fund 小小教育基金中。 她深知道錢不是萬能的,她這樣做也不單單為了錢。記得在一次聚會中,有人說來美國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賺大錢,因為就算在餐館裡打工的月薪,都幾乎可以和大陸公務員的年薪相比。當然,更多的人說,是為了到科技最發達的地方,進世界最知名的學府,拿個響噹噹的洋學位。 她則給他們說了小學課本裡那個坐的故事,她覺得她和牛頓的夢,就是為了讓自己不做那個自以為是,卻只不過是坐井觀天的小青蛙。雖然讀書學習正是她當前一個最具体的目標,但她也深知道她和牛頓此刻的窘迫不會是長久的。她相信終有一天她會走出這個困境,她也堅信只要有合理的計劃和不斷的努力,就必定會實現她的夢想。為了這個目標,她也正滿懷信心又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在辛勞和期待中度過。夏天,終于到了,正如盼望地如期所至。
羅德島上野游記 六月的一天,夢寐以求地,瑤瑤終于收到了Boston某大學電腦系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一天,瑤瑤出門的時候,腳下的路似乎走得更堅定,她知道她這就要有自己的學校,有自己的同學,有自己的功課,這就好比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她將要踏上一條自己的路,將要走出家門,走出失去獨立的那種感受。她在心裡又一次告訴自己說,要有信心又堅持不懈地努力。 接著來的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節,在朋友茵茵的一再邀請下,瑤瑤和牛頓和茵茵等一群朋友一起去羅德島游玩。茵茵同樣來自中國大陸,正在攻讀哈佛大學生物專業的博士學位。瑤瑤對她既佩服又好奇。佩服的是,她聰明智慧又有女強人的魄力, 除了功課出類拔萃而且待人接物特別溫柔熱情,真可謂是德才兼備。 最讓瑤瑤好奇的是,她堂堂一個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怎麼就被“和平演變”了,成了虔誠的基督徒,還對聖經這本書愛不釋手。瑤瑤始終相信一切的成功,要靠自己努力再努力。她對茵茵總是掛在嘴邊的感謝上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茵茵的成功靠的不也是她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嗎?哪有上帝什麼功勞? 總之,瑤瑤對茵茵雖是既佩服又好奇,但對茵茵長期強烈推薦的“Bible Study(查經小組)"的活動, 既絲毫不感興趣,也根本不願浪費自己的時間。 不過通過羅德島野游活動,倒是認識了一群基督徒朋友,使得瑤瑤和牛頓改變了多年來對基督徒反感的看法。他們曾經以為基督徒,多半會是感情脆弱,意志頹廢,凡事推給上帝的一群自卑族。可是今天他們認識的這群基督徒,看起來人人都很積極進取,又熱情善良,並不懦弱自卑。 他們中的很多人還紛紛表示,正是因為認識基督成為基督徒以後,他們的生命有了新的改變,對自己也有了更正確的認識,不再那麼驕傲自大,凡事只以自己為中心,做事仍然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卻又不再那麼患得患失的,成敗都交在上帝的手中,心裡也反而更加平安和喜樂。 這一天,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基督和基督徒多年來的看法,未免有些偏頗。他們對這群基督徒的生命怎樣得到更新和改變,對他們所極力推崇的聖經這本書似乎都有些好奇起來。這一天他們在海邊吹海風,釣螃蟹,看焰火,歡聲和著笑語,又隨海風吹得好遠好遠。
生命就如此脆弱? 就在瑤瑤迫不及待地等著秋天,等著開學的時候,不幸卻如一位不速之客闖進了她的生活。這天深夜,就在她拖著筋疲力竭的身子從餐館回家的路上,一輛超載的大卡車從她身邊呼嘯地駛過時……朦朦朧朧中當她醒來時, 她已安安靜靜地躺在醫院急救室的病床上,身邊有焦急萬分的牛頓。她好想跟他們說話打招呼,可這才發現自己渾身無力,除了右手和脖子,哪兒也動彈不得。鼻子裡插了管子,胳膊上有吊針,頭頂上有個顯示屏,每分每秒地監視著心跳和脈搏。她忽地心裡一緊,天哪,自己這是怎麼了? 此刻的瑤瑤,雖然渾身動彈不得,思緒卻排江倒海似的,上下翻騰開來。真的嗎?真的就這樣一動也不能動了嗎?幾天前還在海灘嬉戲的她,難道生命就如此脆弱?難道崇高的碩士夢就要與她無緣了嗎?難道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嗎?難道她的目標計劃努力全部要成為泡影了嗎? 第二天醒來時,她覺得好多了。發現牛頓正坐在自己的床邊,趴著睡著了。她想試著挪動身子,可動不了。而他一下子就醒來了,緊緊地抓住她的手, 彷彿抓住自己的命根子。她這才知道原來她的腹腔有局部內出血,醫院後來採取了一些急救。本來計劃在午夜動手術的。後來因為她對通過吊針輸入的那種有止血功能的試劑,反應非常好,腹腔內出血已受到良好的控制。醫生們決定採取保守療法,不動手術。當然,這三天內她都隨時有生命危險,仍然需要留在Intensive Care Unit加護病房觀察。而他也在她床邊守了整整一天一夜了。 瑤瑤發現自己的雙腿被兩個大套子罩著,每分鐘都不停地壓縮又輸張開來。牛頓告訴她,醫生說因為她不能動,整天躺在床上,腿部血液迴圈會受到影響,必須用這種人工裝置幫助血液迴圈。瑤瑤好想和牛頓說句話,可她不能,因為她喉嚨有管子。她搖動右手,牛頓立刻拿來了紙筆。此時此地,身處異國孤伶伶相依為命的他們,彼此緊緊握住對方的手,看著對方的眼睛,好像是守著全世界上最最珍貴的瑰寶。
再也不敢用“拼命” 茵茵,還有他教會的洋牧師和師母的來訪,無疑給病床上的瑤瑤帶來了無限的溫暖。他們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去,給牛頓定時地送飯送菜,像是在照顧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們為自己忙進忙出,瑤瑤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溫暖和友情是不分種族,年齡和國籍的。她的內心彷彿有無限的暖流輕輕流淌過,溫暖著她的整個身心,帶給她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三天的危險期艱難地過去了,瑤瑤雖然仍然動彈不得,但口中的管子被拔掉了,也不再有生命危險,並被轉入了普通病房。每天,茵茵和教會中的人輪流給牛頓送飯。茵茵所在的查經班中,也有幾個瑤瑤並不認識的姊妹,來為仍然臥床的瑤瑤輕聲唱美麗的讚美詩。等兩個星期後瑤瑤出院,茵茵他們就又換著花樣地給她做各種可口的粥、湯。 為了免去爸爸媽媽不必要的擔心,瑤瑤沒有把這次的事故告訴他們,一個字也沒有提。還按照慣例,在星期六的晚上,給他們掛了個電話,報了平安。 在這次的事故中,瑤瑤再一次地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在經歷了生和死之後,對生命、親情、友情都倍加珍惜起來,生命也彷彿有了更深的份量。她反覆問自己說,我這一生到底要追尋什麼?難道是不惜生命和身体的一紙畢業證書嗎?茵茵勸自己時說得多好啊:“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同時,瑤瑤更被這群基督徒帶來的真誠無私的愛和關懷所深深感動。她覺得基督徒的大家庭裡真的是滿有愛和恩典,充滿了真、善、和美。她對他們的信仰不禁有了新一步的認識。此刻,她真實地感到這個信仰的背後,確確實實有著一種強烈的、可以改變人生命的力量。同時,她也覺得茵茵的話一點沒錯,凡事真的得感謝上帝,光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經歷了這次事故後的牛頓,也更加珍惜瑤瑤,更加珍惜起除了實驗室、圖書館和公共機房以外的生命的其它部分。他再也不敢用“拼命”這兩個字。當命都拼掉了時,那成功、學歷、名譽、金錢,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段時間裡,牛頓回家的時間似乎不自覺地提早了很多。晚飯後,兩人就一起散步,聊天,交流一天的心得。 也正是從這次事故以後,瑤瑤和牛頓開始參加茵茵他們每週一次的查經活動。
兩大節日暖融融 轉眼感恩節來了。瑤瑤和牛頓知道,這是美國最大的傳統性節日之一。當年第一批移民來到這塊土地的時候,他們在艱難的環境裡開墾種植終獲豐收。為了感謝上帝的祝福與保守,感謝上帝賜他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們擺設了豐盛的筵席,大大慶祝。留傳下來,便成了今天的感恩節。 這一天,牛頓和瑤瑤一起去了學校專門為外國學生學者們舉辦的晚宴。在學習著西餐桌上必須從外往裡地用刀叉的同時, 瑤瑤也學習到了感恩節的來歷,並不由得感恩起來。她感謝上帝讓他們認識茵茵,又藉著茵茵帶給他們從天上而來的愛和溫暖,讓他們看到人生命的脆弱和渺小,讓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接著而來的是聖誕節,在聖誕節的前夜,瑤瑤和牛頓一起參加了查經班的活動。Boston的冬天,六點鐘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到處都燈火通明的,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隔著窗戶看過去,家家戶戶都暖融融的。這使他們越發想念起家鄉的親人和熱鬧的年夜飯來。到了教會,倒是一片熱熱鬧鬧的。看到瑤瑤和牛頓來,茵茵興奮地迎上去,噓寒問暖。新朋友、老朋友們,相互打著招呼,一種在大家庭中的溫暖,讓瑤瑤感到十分的親切。 他們找了個靠邊的位子坐下。很快晚會開始了。有小品,有合唱,還有牧師的短講。一片歡聲笑語的,和著歌曲“There's a free gift……” 牧師在台上一遍遍地問道:“你要不要?There's a free gift(免費的禮物),你要不要?”瑤瑤的思緒隨著歌聲飄落,飄到故鄉,飄到美國,飄回她曾經住過的加護病房,還有病房裡茵茵他們帶來的美麗的聖詩,和那句“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淚水模糊了視線。 回來的路上,都沒有說話,誰也不願打破那美好的平靜。瑤瑤的心卻出奇的平安。她知道他們已經把這個free gift帶回家了,她也相信這個“免費的禮物”,也就是上帝的愛,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會改變他們的生命……□ □ 作者來自中國大陸,現住北加州,曾從事電腦軟件工作,現在是家庭主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