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犁
我有時心急,心想最好把電視線割斷。我戰戰兢兢地看鐘,叫她關機的時間要拿捏得準。 身為青少年的父母,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女兒今年十五歲,我發覺她常情緒不穩,過度敏感,過度反應。有時我覺得平淡無奇的一句話,會引起她極不平靜的反應;很平和的語氣,她也覺得我在責備她……於是我無時無刻不小心翼翼,話未開口,盡量先經大腦篩檢,又盡量把語氣放低放柔。 女兒最大的缺點是早上不願起床。雖然曾跟她多次溝通,或由她自校鬧鐘,或把鬧鐘撥前十分鐘,或每晚早半小時睡……但她的遲睡習慣,從小到今根深蒂固,欲罷不能。我每早弄好早點,做好她的午餐三明治,每時每刻地注意看鐘,暗暗希望她自己起床,可是時鐘跨過七時二十分時,我的耐性著火了,便理直氣壯地拍門催她。我其實很怕她發小姐脾氣,有時早叫她五分鐘,她極不高興我剝奪她的酣睡。但如我過時不叫,卻又怕她沒時間吃早點,更怕她上學遲到。什麼時候她能每天七時十五分起床,那麼我該多省心啊! 人家說華人父母都有“全A症候群”(即要求兒女讀書成績全部是A),我亦不否認,鼓勵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嘛!我和外子不要求全A,但要求女兒“盡力而為”。老實說,無論孩子願不願意用功苦讀,到了高中,父母早已到了有心無力階段。如已經進場比賽的運動員,教練只能在場外吶喊。女兒偶吃個B,我是一句話也不說,因為她讀書不是為了我們。有時她會自動檢討說出原因,如果我用詞不當或語帶責備,反而會引起她反感,因為她認為自己已盡了力,我不應當怪她。 她平時喜歡看看電視、玩玩“超級任天堂”電子遊戲。可惜高中功課忙,沒有太多空閒時間。她下午放學回家便喜歡在螢光幕前吃點心看節目,常常把休息時間拖得長長的。我有時心急,心想最好把電視線割斷。我戰戰兢兢地看鐘,叫她關機的時間要拿捏得準。如果她認為自己休息時間未夠,便會理直氣壯地繼續看。 在過去兩年內女兒一下子竄高了,已比我高半個頭。她不喜歡打扮,只穿鬆鬆的T恤,寬寬的褲,一年也不穿一次裙子。在鋼琴演奏會上,因為她去年的裙子已不合穿,竟要借我的。我笑她不修邊幅,她反問我:“買一件裙一年只穿一趟,不浪費嗎?”我心中雖希望她穿得光鮮些,但覺得最好順其自然,畢竟,這總比她要穿迷你裙、染頭髮好多了。 有時候,出於關心,很多事都想過問:“剛看過的電影講什麼啊?”、“這本書的內容如何?”、“為什麼不再和某人交往?”、“昨晚遲睡,在趕什麼功課?”這些平常問題,得觀察她的情緒才可以問,否則她會來一句“我不想講”,讓我碰軟釘。 有時她自知態度不對,或常惹父母生氣,便會問:“我是否很壞,令你們生氣?”、“你們是否恨我?”我會連連否認,告訴她其實她很好,我們很愛她,只是有一些小缺點需要更正,她會自嘲地笑笑。 最近去聽了“愛家”協會在亞凱迪亞市高中華裔家長會上的一場演講,演講中說到,青少年從十一歲到二十歲期間,要從兒童進階為成人,變化非常之大。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生理、心理和社會關係。在生理方面,青春發育期間,因荷爾蒙分泌而引起的生理狀況真是千變萬化。在心理方面,他們要學習自我定位,塑造自己,要掌握抽象、邏輯、推理能力。在社會關係方面,要學習與人相處、追隨流行、被同伴認同、愛美、增加男女交往、尋找服務社會管道等等。 看來,身為青少年父母,我們真的要虛心學習,學習跟他們和平共處之道。我們更要心平氣和地想一想,如何改進,協助他們建立健全的身心與人格。“天下父母心,地上兒女情”,做父母真不容易哦。□ 作者現住美國加州,多年從事華人社區服務工作,並以中文寫作反映美國華裔移民生活。 本文由美國洛杉磯“家庭希望線”輔導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