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筆捕捉純真

          文/瑪 歌

  ──記美國畫家洛克威爾的聖誕插畫

  畫筆下的故事

  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穿著白色睡裙,坐在鏡子前,歪著頭端詳自己的面容。她的膝頭敞開一頁女影星的照片,腳旁散置著一隻口紅與兩把梳子,與鏡旁倒臥著的布娃娃遙相對應。(《鏡中少女》)

  露著後腦勺的小男孩和穿戴整齊的祖母,在火車站旁一個破舊的餐廳裡,低頭為桌上的飲食感謝上帝。與他們同桌兩位吊兒郎當的青年,一位手指夾著煙頭,一位嘴角咬著根煙,殷切地注視他倆。(《謝飯》)

  一對孩子安穩地睡覺。他們的父母默默地注視著,眼中滿是愛憐。母親彎腰為孩子拉拉被子,父親則筆直站立。他的手上拎著一副眼鏡和當天的報紙,隱約可見的頭版標題︰轟炸……殺害……恐怖襲擊……(《免于恐懼的自由》)

  這些深為美國大眾熟悉與喜愛的作品,是被《紐約時報》譽為“本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家”──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 1894-1978)所繪。洛克威爾的作品紀錄了二十世紀美國的發展與變遷︰從炎炎夏日的赤足男孩,到踏上月球的太空人;從慵懶的小鎮店面,到摩天大樓辦公室;從五彩的童話故事書,到閃亮的電視螢光幕……

  他的作品,不只涵蓋了兩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以及美國的經濟蕭條與種族問題,還包括從甘乃迪到卡特等歷屆總統,電影明星,以及童子軍等題材。但是,洛克威爾最喜愛的主題,卻是坦然純真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畫了多少個孩子……我猜,大概有幾千個吧!可是我依然樂此不疲。”他說。

  洛克威爾生于紐約。未滿二十歲,他就成為美國童子軍《少年生活》(Boy's Life)的美術指導。他一生為美國童子軍畫了五百多幅作品,有“童子軍藝術家”的美譽。1916年,洛克威爾二十二歲,他開始為《週末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二十世紀前半期美國最暢銷的報紙)畫封面。在四十七年中,他共畫了三百二十二幅溫馨感人又幽默深刻的漫畫封面。許多美國人都是看他的作品長大的。

  洛克威爾慣用畫筆來說故事。他的筆觸真實細膩,饒富趣味,生動地展現了凡夫俗子的各種生活層面,技巧地反映出美國夢的理想與現實,並賦予生命獨特的見解與意義。他曾經說︰“對我而言,美國人生活中的日常瑣事,都是藝術性豐富的題材。男孩子在空地上撲打蒼蠅,女孩在房前台階上玩牌,老人在黃昏裡漫步回家,這些景像都能撩起我的情感。”

  洛克威爾的每位封面人物都栩栩如生,無論是髮式、臉部表情、肢体語言到衣服的縐褶,無不充滿了流動的生命力。在洛克威爾五十年的繪畫生涯中,他畫中的主角個個真實,無論是個紅髮小孩,還是垮著肩頭,追憶童年的西部硬漢,都是他從周遭生活中找尋而來的人物。因而洛克威爾的封面人物包括了他的妻子、兒子、牧師、藥劑師、理髮師、雜貨店夥計等各式人物。

  雖然在三十歲的年紀就已家喻戶曉,但是洛克威爾從不為願意付他高薪的百萬富翁作畫,他無意讓自己的畫筆成為奉承、吹噓的工具。洛克威爾也不想畫一些藝術館珍藏的“巨作”,那不是他的理想。洛克威爾作品中的孩童,常是附近學校的學生,或是鎮上的居民。儘管這些毫無經驗的模特兒,總是坐不住,身子常常不由自主地亂動,但是這些牙醫、救火員、甚至自己的小狗所流露的真摯情感,不加遮掩的表情,正是洛克威爾所夢寐以求的。

  聖誕老人系列

  在洛克威爾為《週末郵報》繪製封面的近半世紀中,每年到了暑假,就是聖誕封面的交稿日。他的兒子湯姆描述當時的情景︰“我們三兄弟想到那個場面就心驚膽跳︰幾位穿著聖誕老人服裝的模特兒一邊汗如雨下,一邊喝著冰茶。媽媽則滿屋子尋找聖誕節的包裝紙(以製造聖誕場面)──在七月的時候。”

  洛克威爾的聖誕系列大致可分為兩組,一組的主角是千姿百態的聖誕老人,另一組的主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筆下的各號人物。第一組的筆調詼諧諷刺,而第二組則溫馨動人。

  洛克威爾彷彿藉著這兩組的人物,在表露他心中的感懷,情不自禁地在快速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變遷中,緬懷一個似乎要遺失的純真年代……

  洛克威爾為《週末郵報》繪製的第一幅聖誕封面插畫,是在1916年。畫中主角可能是一位在華爾街工作的白領階層人物。他身穿深灰色大衣,衣領綴滿絨毛,絲質高帽倒放在旁邊的高椅上。他在一間昏暗的小玩具店,試戴聖誕老人的紅帽與白鬚。背景的架子上面,還擺設其它節期的應景面具與物件:像是復活節的彩籃,裡面還裝著一隻電動小雞,萬聖節的各種面具,以及一面紀念國慶的美國國旗。

  在這幅圖畫中,聖誕節的神奇與獨特蕩然無存──無論是售貨台上的聖誕娃娃和雪人寶寶,還是從主人翁大衣口袋中探頭而出的猴子玩偶,都在暗示聖誕節已淪為另一個上街購物的節日。

  自1920年至1927年,洛克威爾插畫中的聖誕老人開始顯得蒼老與憂鬱:有的為送給孩子的禮物發愁,有的苦心策劃探訪家庭的最佳捷徑……他們的身軀也膨脹得好像巨人一般。他們龐大的身影,映照在一棟棟矮小的屋宇上──從孩子的眼光中,他們顯得那麼崇高而偉大,但是他們袋中的禮物卻更為誘人。

  洛克威爾在1940年所繪的聖誕插畫,主角是一位只見半邊臉,棕髮碧眼,年約八歲的小男孩。他抱著黛斯得百貨公司的禮盒,躲在火車門後,注視著一位好像洩氣皮球的老人──老人一臉倦容,紅帽與白色長鬚胡亂地塞在黑色大衣的口袋內。他的目光低垂,眉頭緊蹙。這位老人,正是小男孩剛剛才在黛斯得百貨公司看到的聖誕老人,心目中的偶像。

  1956年,同樣的男孩又出現在洛克威爾的聖誕插畫中。這一次,睜大雙眼的小男孩,在他爸爸底層的衣櫃內,發現了一束花白的鬍鬚與一套紅色衣褲。他那副吃驚的表情,十分逗人。這是洛克威爾為《週末郵報》所畫的最後一幅聖誕插畫。他的主題,彷彿又回到四十年前的第一幅插畫︰“真實”的聖誕節,是不是只存在尋常美國百姓的衣櫃底層裡?是不是只有在年復一年的十二月,才能驚鴻一瞥?

  在洛克威爾極富幽默的畫筆下,聖誕節卻似乎浸潤在淡淡的失落感中:曾經,聖誕節是不需要荒謬的聖誕老人與滿天飛舞的商品的。

  嘲諷中的憐惜

  但是,在洛克威爾另一組的聖誕系列裡,卻反映著聖誕節的一切美好。洛克威爾從小就喜歡聽他父親繪聲繪影地朗誦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聽的同時,他還會在一旁描繪畫中的人物。他的父母就是看到他所畫的《聖誕頌歌》插畫,才決定送他進美術學校。

  洛克威爾極愛狄更斯筆下所描繪的聖誕季節:彬彬有禮的驛夫,裹在圍巾裡、搭乘馬車急著趕回家的人們……洛克威爾的這一系列封面,非常受到大眾的喜愛,因為這些畫中所透露的溫馨感人的氣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那些商業氣氛濃厚的聖誕老人,有如天壤之別。

  其實,現在眾所周知的聖誕老人,出自神學家、教育家、詩人的摩爾(Clement Moore,1779-1863)。摩爾在1822年的聖誕夜,乘坐雪橇回他格林威治村的家時,為他的六個孩子們寫了一首詩《聖尼可的來訪》。這首非常著名的詩,一開始是這麼寫著︰“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家裡寂靜無聲──連一隻小老鼠的吱吱聲都聽不到……”。

  詩中提及一位“正直而歡愉的老精靈”──一位圓圓胖胖、笑容滿面的老人,還坐著由八隻麋鹿所拉的雪橇。後來,這形像不斷轉變,從1863年開始,政治漫畫家奈斯特(Thomas Nast, 1840-1902)在《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與《哈潑少年》(Harper's Young People),首先畫了一幅圓滾滾的聖誕老人畫像。結果,就成為現在人們所熟知,腆著肚皮,和藹可親的聖誕老公公。

  奈斯特的聖誕老人住在北極,穿著一身紅色毛茸茸的外衣,外加繫著一條寬邊黑皮帶。他還帶一本記載著好孩子與壞孩子名字的筆記本,永遠是滿面笑容。這個聖誕老人的形像,深深地扎根于美國人的腦海中。

  1924年,紐約市舉行首度的梅西聖誕老人感恩節遊行──這個活動正式將聖誕節的採購熱潮,往前推了好幾個星期。

  洛克威爾對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厚的聖誕節,頗不以為然。他希望用畫筆來表達心中對一些美好價值的追憶與留戀。 然而,一如往常,儘管洛克威爾的作品帶著嘲諷,卻總是蘊含深深的憐惜與同情。就像他為《週末郵報》所畫的最後一幅聖誕插畫中的小男孩,他睜大的雙眼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光芒。但是,畫面的右方,卻露著一扇窗子的一小部份──這使人相信,只要這個小男孩永保純真的心靈,他將會從另一個窗口,繼續發掘聖誕節的真實、美好與永恆。□

  作者在美國獲文化人類學碩士學位,現居加州洛杉磯市。


Home Page Contents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