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 卉 圖/周卡儀
──我是如此走出挫敗感 更可怕的是上課演講,在人家母語使用者面前,嚇都快嚇死了,只能吭吭吃吃地讀事先寫好的稿子,還時不時地被導師打斷糾正我的發音。 我怎麼這麼笨 一年前,我唱著《主是我力量》登上飛往加拿大的飛機,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生活了二十三年的北京。飛機在溫哥華降落的時候,我把臉緊緊地貼在窗戶玻璃上,目不轉睛地盯著下面碧綠的大海,心中不住問自己:“到了嗎?真的到另一個國家了?要開始新的生活了?” 臨行前爸爸的叮囑猶在耳邊:“不擔心你的生活,不擔心你的學習,我要囑咐你的就是:凡事靠主,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的好爸爸呀,你怎能想到呢,你“聰明”的小女兒,馬上就要迎來整整一年充滿挫敗感的生活了。 最初幾天是在一種恍惚的狀態下度過的,幾分新奇,也有幾分不知所措。從過馬路、坐公車、買東西,到開帳戶、交學費、複印列印資料……一切都小心翼翼地從頭學起,似乎又回到了無助的童年。第一天做飯就把手指給切了。現在想想覺得好笑,大老遠從中國帶來的菜刀,還真鋒利。不過當時可笑不出來,只是倍感淒涼。 看著國內弟兄姐妹們寫來的信,大哭了一場。哭完了呢,還是要生活下去。于是跪下來好好禱告,說:“主啊,我什麼也不會,一切都交給你了!”然後把從國內帶來的一個木製十架掛在醒目的地方。 第二天去學校,辦了一大堆手續。系裡秘書竟然說,我得到了一份八個月的助教工作。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天上掉嗎哪(薄餅),神給我開路了。因為帶來的錢根本不夠兩年的生活費和學費,我心裡正隱隱擔憂呢。 就這樣藉著這件事,神在最初的幾天裡就清楚地告訴我:“不要憂慮,也不要害怕,你生活所需的,我在天上早已知道了!”對于剛剛走出家庭,開始獨立生活的我來說,這是怎樣奇妙的應許與安慰呀!我連忙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感激、讚美主的恩典。 第一次見導師商量選課,心跳得像擂戰鼓似的,一緊張什麼也說不出來了,他的話也沒聽懂幾句。我當時的樣子一定呆極了。他大概對我很不滿意,後悔招來這麼個傻乎乎的滿臉迷茫的學生。最後導師說,如果基礎不好,就多讀一年吧。我用力地搖搖頭,回答說,不,我要在兩年內完成學業,我會努力的! 一走出辦公室,剛才的豪情一下子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挫敗和無助的感覺。逕自走到海邊,對著空茫的藍天碧海,大滴大滴的眼淚就流下來了。氣自己怎麼這麼笨,也對以後的生活感到幾分迷惘。 英文慘不忍睹 開學了,整個人馬上像陀螺一樣飛轉起來。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作業,一次次地責備自己:太慢了,你的進度太慢了!我並不怕讀英文文章,只要給我些時間,還是能理解和掌握的。但寫英文就吃力多了,常常是工作了整整一上午,才寫出兩頁,卻已經筋疲力盡。可是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東西,真是慘不忍睹。想起以前用中文寫論文,輕輕鬆鬆、洋洋灑灑,幾千字就出來了,哎,令人黯然神傷。 更可怕的是上課演講,在人家母語使用者面前,嚇都快嚇死了,只能吭吭吃吃地讀事先寫好的稿子,還時不時地被導師打斷糾正我的發音。每次發言後,都想蒙起頭大哭一場。真可以說是灰心喪氣,覺得自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我不敢埋怨神,但總是委委屈屈地問他:“主啊,為什麼我這麼笨呢?多希望天生就被你造成聰明的人。這麼多挫敗感,讓我覺得自己一點價值也沒有。你能不能施神蹟,讓我明天早晨醒來,就發現自己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寫一手漂亮的文字?” 神蹟並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發生。但是慢慢地我的心改變了,似乎有越來越多的光、希望進入心中,給了智慧,也讓我更清楚地認識神。 有一天讀聖經,讀到神帶領以色列人以漸進的方式征服迦南,我的心便大大地被感動了。主啊,你是要帶領孩子一點一點地征服各樣困難,使孩子在挫敗中學會凡事依靠你,隨時尋覓你的旨意,並產生不因環境而改變的信心與喜樂。主啊,感謝你,這是多麼寶貴的功課啊! 漸漸地,學業上也有了些許進步。導師越來越了解我,開始覺得這個學生不像開始表現得那樣傻,後來我們甚至還有機會談到信仰的問題。神使我越來越清楚,他要在我的軟弱上顯出他的榮耀,也要讓我在各樣挫敗中學習謙卑。 在工作中我也遇到很大挑戰。雖說我是當漢語課的助教,但需要用英文給學生上課。有的時候,一個語法點,怎麼也解釋不清,急得只想哭。碰到善解人意的學生還好,可也有脾氣大的學生,上著課就大加指責,接著收拾書包走掉了。 而且,講課不能只靠興趣,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很多時候累得一句話也不想說,可是看著下面同樣沒精神的學生,就有責任亮出笑臉,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說著容易,做起來可真難啊,惟有不住地禱告,求神給我喜樂的心,給我愛心和忍耐。 最難過的是每個學期初,看到上個學期學生給我的評估,總會有一些刺耳的話,讓我難過好幾天。整整一年中,沒有一次不是先切切禱告,然後再走進課堂的。感謝主,通過這樣的經歷,我也變得更加成熟了。 朋友慢慢多了 一年前,剛到溫哥華,我就手捧地圖冊,一邊禱告一邊尋找教會。雖然也去過中文教會,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還是留在一間英文教會。 有一次在教會裡吃午飯,聽著他人開心地講著飛快的英語,忽然覺得很孤獨,一個人跑到角落,眼淚就不爭氣地流了下來。三個弟兄看見了,連忙過來安慰我,其中一個弟兄講的話至今留在我的腦海中:“我們關心的不是你的英語,而是你!” 我不斷地求神給我智慧明白他的話語,並和弟兄姐妹有更深的溝通。說來奇妙,幾個月之後,我在別的地方,比如課堂上,聽英語還常常覺得雲山霧罩,可是在教會裡已經可以聽明白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僅就語言而言,先不談理解方面)。我可以聽神的話語了,這是最讓我高興的一點! 度過最初的適應期之後,我開始禱告,求主賜下同信仰的朋友。神真是慈愛!過了不久,我就遇到一個香港女孩,和我同選一門課,同在一個演講小組裡。幾次合作之後,她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才知道,她也是基督徒,而且很虔誠。于是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除了信仰上的分享之外,她在生活中也常常關心我,陪我度過海外第一年的適應期。 然而神還沒有在這兒停下來,他的恩典大大超過我所求的。接二連三地,我又認識了很多充滿愛心的基督徒。碰到一個人,一問,信主的;再碰到一個,一問,又是信主的。我的老師、同學、學生、室友……都是!神知道我的軟弱和挫折感,就在我身邊放下這麼多的安慰與鼓勵。 “酸的饅頭”變甜 深秋來到了。溫哥華的秋天十分美麗,樹葉開始改變顏色,整個城市顯得色彩斑爛,充滿大團的深綠、火紅和金黃,再襯上如洗的藍天和燦爛的陽光,真有些天堂的影子。可是飄零的落葉總會令我傷感,歸巢的飛鳥也使我想起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家。有時候晚上坐公車,看見窗外燦爛的燈火,看見人家窗子裡透出的暖暖的橙色燈光,就會小聲跟主說:“主啊,我真想家。” 好在有位弟兄寫信給我,說留學生活使他更明白,我們在這世上本是客旅,是寄居的,也更堅定了他對天家的盼望。是的,天父啊,我也多麼希望有一天,我們都回到你的身邊,再也沒有分離,沒有孤獨,沒有傷痛。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一幅圖畫…… 隨著耶誕節的來臨,溫哥華也迎來了雨季。常常是一場雨下上好幾天,下得人心裡悶悶的。我這個人經常被朋友罵作“酸的饅頭”(Sentimental,多愁善感的),心情總是難以拒絕天氣的影響。雖然信主後整個人沈靜了一些,但很多時候還得跟自己的壞情緒掙扎。比如,溫哥華因為緯度高,冬天下午四點天就黑了。這樣的時候就格外想家,想喝一碗媽媽剛從鍋裡盛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湯。可實際情況是,此時的我還得穿著濕漉漉的鞋子,背起巨大的書包,走向我那教室般缺乏溫暖的宿舍。 沮喪的時候,似乎一切都變成灰色的了,自己再一次被挫敗感佔據。英語依然說得結結巴巴、亂七八糟的,自己都不願意聽。看到人家臉上迷惑不解的神情,就更難過了。我定定地跪在床前──只有和神談話的時候,才能找到一種完全被接納的感覺。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多好啊,神不是因我有任何可愛的地方而愛我!他愛我的種種不可愛,愛我的愚笨,愛我的軟弱,愛我的無價值!惟有在他那裡,我的挫敗感才能得到醫治。他溫柔地讓我知道,他對我有足夠的耐心,所以我也應該對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永遠不要苛求自己超過他對我的期待。他且說我既然已經許下心願,願他作我生命的主,他就要打碎我,再重新塑造我。 我可以理解你 在禱告中,我漸漸理解,他是以怎樣的慈愛,把我放在這樣的挫折中。對我來說,這一年來最大的挑戰就是語言問題,而在這之前,我最驕傲的地方,也在語言。小時候聽到周圍的叔叔阿姨誇我伶牙俐齒,總是忍不住沾沾自喜;上大學後,在中文系也算口才好的,上課時常常長篇大論地討論問題;在教會裡,多少次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並陶醉在別人的讚許中……如今一幕幕如電影般在腦海中閃現,不禁跪在神的面前,切切地痛悔認罪,向他坦白過去的驕傲與虧欠! 感謝主,把這樣一個多話的孩子,放到“失語”的境地,讓她去學習“快快的聽,慢慢的說”(聖經《雅各書》1:19)。我曾多次求神塑造我成他手中合用的器皿,他是信實的,果然用他的方式來管教和塑造。雖然難免痛苦與挫敗,我卻知我將成為更好的人。 今年暑假的時候,我回國住了一個月。教會裡的弟兄姐妹跟我說:“你變得不一樣了,不像以前那麼愛講話了,好像沈靜了許多。” 我跟他們開玩笑:“可能是因為加拿大地廣人稀,找不到說話的人吧。” 心中卻明白是誰正在我的生命中悄然做工…… 今天中午,我作助教的漢語班裡,有個白人學生找到我,跟我說他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充滿了挫敗感。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花了大量的時間,可是看起來一切都是白費了,仍然學不會。他失望極了,情緒很不好,激動地給我看練習寫漢字的本子。厚厚的一疊紙,全是在圖書館努力的成果,寫滿了七扭八歪的漢字,其中還有很多缺胳膊少腿的。因為是用左手寫字,寫漢字對他來說就更彆扭了。我盡力去安慰和鼓勵他。事實上,我也經歷著同樣的感受,所以更能理解這個學生。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可結果依然一團糟。于是便陷入深深的失望,想躲在什麼地方。主啊,惟願你在我們經歷挫敗的時候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在你的懷中知道自己存在的理由,找到真正的安慰。我們本沒有價值,是你的愛,使我們找到各自的價值。是你,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甘甜!□ 作者北京人,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現在加拿大攻讀學位。
|